第1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0页我是谁——一例来访者中心疗法治疗情绪障碍的案例报告罗杰斯(CarlR.Rogel3,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美国应用心理学会创始人之一。1902年生于芝加哥郊区的一座橡树园,其父母都是虔诚的信教徒,慈爱,懂感情。幼年的罗杰斯容易害羞,但很聪明,特别喜欢科学和农艺。1919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学农业,但他又很快就放弃了,并受父母的影响决定改学宗教。1924年他取得了历史学学位后前往纽约的“联合神学院”读研究生,准备当个牧师。在纽约的学习非常有意思,但他很快又发现宗教的无力,他发现最重要的还是人,所以就经常和神学院的几个同学去哥伦比亚大学旁听心理学课程。随着对心理学热情的加深,后来他就毅然离开了教堂,不顾父母的反对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学习心理学,于1931年获得临床心理学的学位(哲学博士PH.D)。自1928年起罗杰斯就在纽约的“罗切斯特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工作,后来出版了儿童问题的临床治疗》一书,在该书中他已经对传统的指导疗法提出怀疑。由于工作的出色,1940年被聘为俄亥俄州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并出版了《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不同于主流的精神分析疗法的一些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只有来访者才能充分深刻认识自己,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就要依靠来访者自己来指导治疗过程”,他称之为“来访者中心疗法”。直到现在,这仍是当代最有代表性的心理疗法之一。此后他被好几个大学聘为教授,并于1944年任美国应用心理学会主席,194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第一次颁发的特殊科学贡献奖,1972年又获该学会颁发的杰出专业贡献奖,在美国心理学界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只有他一人。1968年他辞去教授之职,创立了加州“人的研究中心”并一直在那工作,提出并完善了“人格的自我理论”。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在;战之后最有影响的100位心理学家中,罗杰斯排名第四。罗杰斯一生著述颇丰,先后出版了《来谈者中心疗法》、《成为一个人》、《卡尔·罗杰斯论人的力量》、《卡尔·罗杰斯论交朋友小组》、《卡尔·罗杰斯论个人权力》、《存在的方式》等学术著作,均已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本案例节选自《成为一个人》的第三部分。因为本案例治疗的卓有成效,甚至改变了罗杰斯对曾经不以为然的“自我”的看法,因此奠定了他的治疗的重要理论之——“自我理论”的基础。在对这个案例编译时,进行了改编和删选,这样使整个案例的发展过程更加紧凑,情节更为生动,具有更强的可读性。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薛璟)第2页共20页第1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0页我是谁——一例来访者中心疗法治疗情绪障碍的案例报告第一阶段找到自我奥克夫人是个年近40的家庭主妇,她是因为感觉婚姻和家庭关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前来咨询的。她说虽然已经结婚多年,但仍然无法适应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她不喜欢爱和被爱的感觉,也没有强烈的性欲望。她觉得生活对她是一种束缚,她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任何东西都是强加给自己的。她觉得这样活着一点都不像自己,这种感觉似乎是从少女时代就有的,她一直是这样为了别人而活。因此,她变得不喜欢自己,更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她为此感到迷惑、痛苦,甚至有些绝望。她说可以这样过下去,可以接受这样的伤害,但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痛苦。因此她一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但又不知道被什么欺骗了,似乎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东西。所有的只是一种感觉,她因此不知道怎么办,甚至无法去解决什么,因为问题似乎只出在自己的感觉上,可自己实在无法控制。奥克夫人痛苦地阐述着她的困扰,她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无一不使她内心的挫败、烦躁和绝望一览无余。但同时她又那么热切地想探索问题,有一种超出寻常的自发的力量在促使她艰难地往前走,她竭力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模糊的感情,虽然这使她非常为难,但到第五次面谈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对这种枯燥无味的探讨自得其乐。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对于奥克夫人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纠葛,似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