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引言在中国社会大范围制度变迁过程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组织结构。这不仅在于需要通过它观察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事实,更主要的是需要通过它认识什么样的合作秩序才是富有价值和效率的。所有这些,最终都关系到农产品的价格水平(除了供需矛盾,农产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组织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在市场中的势力来决定的,这是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现实,并且也是长期存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原因之一),关系到农民的经济福利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组织是广泛采用的经济组织形式,受到农民的支持和欢迎,积累了很多成功运作的经验。比如,台湾的农业合作组织有农会、农业合作社、产销班等三种形式户这是台湾实行特殊经济社会制度的结果而西方国家的农业合作组织应该是与其法治环境和文化传统有关系的。这其中显然经历不同的发展路径在世界上loo多个国家总共有90多万个合作社,社员5亿以上。合作社的法律形式在德国经受了约150年的考验,到1992年德国共有各类合作社10473个,成员2115.2万,大体是80%的农场主、2/3的手工业者、3/4的商人及而包师、90%的肉店主都分别属于某个合作社z在意大利,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了完整的层次体系,意大利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基层合作社、地区性合作社、全国性合作社三个层次户这至少能够说明,农业合作组织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一个自发的创生与演化的进程,对于研究经济组织的发生与演化具有很大价值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则需要从全新的演化视角考察农村经济合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至少可以提出如下具体问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哪些内在属性。目前的经济合作组织是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如何改进和增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功能。如何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如何从组织创生与演化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考察,需要放在中国社会止在发生的大范围制度变迁中分析,至少要放在推进城市化和工第1页共6页业化的进程去考察,这样就可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对家庭联产承办的形式有所超越,但并没有显着地改变农户分散经营的局而和现状。近年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从发展规模看,呈现出总量增长的趋势。统计显示,仅20XX年7月1日至年底,全国工商机关就共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26397户,成员共计35万户,成员出资总额共计159亿元。虽然各地发展不平衡,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呈现了很大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合作组织的规模都比较小,呈现出盈利时团聚、风险时散伙的不稳定状态。多数合作组织局限在村落、乡镇等比较狭窄的范围内,很难实现跨越县、市行政区的合作。第二,从隶属关系看,呈现出多元化管理的趋势。有些合作组织挂靠在专业协会之下,有些则直接归政府管理,有些则直接依托在龙头企业,有些则是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和管理,有些在民政部门登记,有些在工商部门登记。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不规范的体现,也是农村经济组织运行没有进入良性运作的体现。为了方便管理和运作,农业合作组织应该具有统一的管理模式。第三,从运行现状看,呈现出很大的质量差异。有些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统一提供良种、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销售”④的模式来运作。很多专业合作组织仍然以村落为单位进行组织,经济总体规模小,应对风险能力弱,很难进一步拓展合作秩序。很多组织由于没有规范化管理,难以调动农民积极性,甚至存在损害农民利益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必须而临的问题,需要通过演化进程来解决。第四,从发展趋势看,呈现出不确定性增加的态势。首先,合作关系不稳定。很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没有很好地规范农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而陷入被动。其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农村长期的小农经济导致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血缘和地域关系决定的,而还不能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