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及村务公开视察汇报20XX年5月25日至27日,市政协委员第二视察组对我市农村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债务和村务公开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自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九五”计划以来,我市农村村级经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渐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积累逐步增加,村域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XX年末,全市共有行政村1681个,其中,扶贫工作重点村1012个,占60.2%;非重点村669个,占39.8%。一类村337个,占37.3%;二类村564个,占55.7%;三类村71个,占7%。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下的村123个,占7.3%;801—1600元的村1274个,占75.8%;1600元以上的村284个,占16.9%。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123个,占7.3%。其中村级积累1万—5万元的村68个,比2000年增长2.7倍;5万元以上的村21个,比2000年增长9.5倍;10万元以上的村17个。全市无经济积累的空壳村占8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无债村占65%,有债村占35%,村级集体债务累计1007.2万元。其中特区515.18万元,480万元,县5.02万元,区7万元。负债原因主要是修活动室、村组公路、人畜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建村级企业、修建学校等。自1998年推行村务公开以来,我市98个乡、镇(街道)、1690个村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并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二、存在问题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虽然通过近十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有了好转,但就全市总体水平而言,发展极不平衡。从个体看,目前无村级经济积累的行政村占绝大多数,空壳村率较高,而少数发展较好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如的色绿村、区的村等;从行第1页共4页政区域看,区、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高,而县、特区则次之。如区54个行政村中,有固定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10%,5至10万元的村约占10%,2至5万元的村占30%,5000元至2万元的村占30%,无收入或略有收入的村只占20%。2、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亟待提高。据组织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有行政村党支部书记1708名,其中文盲、半文盲13名,占0.8%;小学文化419名,占24.5%;初中文化971名,占56.9%;高中以上305名,占17.8%。农村初、高中毕业率为78.8%,比城镇要少2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不到6年,而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在10年以上。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商品经济意识淡薄,接受和运用农业新技术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农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弱,谋发展的办法、门路不多,甚至有的地方“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3、村级领导班子服务工作有待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是一个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但是许多村干部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对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对于如何针对本村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寻找致富之路,无所适从,畏手畏脚,胆小怕事,甚至力不从心,在村民中的凝聚力、号召力不够。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差,建设难度大,这是影响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耕地质量差,土多田少,坡地多坝地少,中低产田土多好田好地少。自然灾害连年发生。全市水土流失面积5230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52.2%;石漠化面积1418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4.3%。全市尚未通公路的村还有39个,尚未通电话的村还有363个,有4%左右的村不通电,有30%左右的村尚未解决自来水,还有25万农村人口和170万头大牲畜存在饮水困难。5、少数乡镇及村干部对村务公开的认识不够。公开仅流于形式,真实性、完整性不足,经常化、制度化不够;在档案收集方面,村务公开档案收集整理较差,几乎没有图片档案;另第2页共4页外,乡镇与村的对应公开方面,只有部分乡镇做得好,大多数乡镇做得差。三、意见建议1、村党支部是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各级党委、政府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对行政村的领导,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要注意吸纳当地一些外出打工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