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我的风向标》教案(说明:我们用的是青岛版学校三年级科学课本,上一课已经学习了《今日的天气》,知道了风向、风力,已经背诵了风级歌,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内容。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根据农村资源,我准备用高粱杆为主材料来制作风向标。原创,抄袭必究。)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自制风向标。2.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二)知识与技能:1.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2.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2.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教学准备:胶水、卡纸、剪刀、钉子、高粱杆、彩色纸条、小刀。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近期你看天气预报了吗?你知道今日刮的什么风吗?(二)制作风向标:出示自制风向标。老师一边演示,同学一边跟着做。1、标头和标尾的制作:剪一个锐角等腰三角形,高在20cm左右,在裁剪标头和标尾时,一定要注意,标尾的长要大于标头的长,约是标头的三倍,这样,在风吹来时,标尾的受风面积大于标头,受到的力也大于标头,标尾才会向迎风偏转,标头也才会指向风来的方向。装饰自己的标头和标尾:用小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用胶水贴上。2、风向杆的制作:取一个20cm左右的高粱杆,从一头的中间竖着劈开,长约5cm,两端的裂口要在一个平面上,标头和标尾才会在一个平面上。分别塞入标头和标尾,注意塞紧。用小刀片找到风向标的平衡点(把高粱杆架在小刀片上,直到能保持平衡),在平衡点处用小刀轻轻削去皮(注意在平衡点的上下两处),(此处提醒同学注意安全使用小刀),用钉子扎透瓤,上下活动一下,让风向杆能自由转动。很多同学制作出来的风向标,灵活度不够,风吹来时,风向标稳丝不动,原因是钉子穿过高粱杆时,夹得太紧,只需在穿过后,将钉子摇一摇,使高粱杆的小孔变大就可以了。3、支架的制作:取20cm左右的高粱杆,最好带骨节,带骨节的一段削平,用钉子插入,感觉到紧了就可以了。在支架(也就是下面的高粱杆)周围合适的位置插上表示方向的四根牙签。这样,一个最简单的手持式的风向标制作完成了。四.户外活动。(1)有秩序的走出教室,到户外感受风的存在。看看谁的风向标更好。(2)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测量当时的风向。(此时风向可能不同,也有可能和天气预报的风向不同,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老师简短的肯定一些同学的说法,并提示,然后同学记录风向。(3)假如没有风向标我们可以怎样测量风向呢?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方法。(4)同学汇报自己的方法。如何用目测的方法确定当时的风向等等。(5)辨认当时的风力的大小。根据课本的风级歌辨认风力。五、课后作业。1.回家继续完成风向标的制作,剪去大饮料瓶的上部,装满沙,支架插入沙中固定好。2.每天观察风向做好记录,观察一段时间后,说说这个季节常刮什么风?3.有能力的同学,想想如何测风速,并动手做一做。附送:2024-2024年青岛版科学三上《改变沉和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了解改变浮沉的常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浮沉的改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有选择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制定可行的讨论计划,实验验证;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意与同学合作沟通,体验科学探究的欢乐,知道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科学最全面的结果;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先独立思考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然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实验验证,并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现象。2.难点:探究归纳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两个烧杯(一个半杯清水、一个半杯盐水)、鸡蛋数个、蛋壳一个。2.分组材料:烧杯两个、鸡蛋1个、塑料小瓶一个、螺母数个、注射器一个、折叠金属片一块、盐、玻璃棒一根、干抹布一块。四、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大家会游泳吗?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