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陇东学院文秘教育专业课程指南《先秦文学》1.课程信息课程编号:0221604课程名称:《先秦文学》开设时间:第二学期(18周,周3学时)选用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2.张采民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参考书目:1.[清]马瑞辰通释,《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中华书局,1989年排印本。2.[战国]庄周撰、[清]郭庆藩集释,《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排印本。3.[战国]屈原等撰、[宋]朱熹集注,《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4.迟文浚主编,《诗经百科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5.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2002年第1版。6.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第1版。7.顾颉刚,《春秋三传及国语综合研究》,巴蜀出版社,1988第1版。8.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齐鲁书社,1997第1版。9.常森,《二十世纪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10.褚斌杰主编,《屈原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11.赵逵夫,《屈骚探幽》(修订本),四川出版社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第1版。2.课程介绍课程性质:《先秦文学》是文秘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有关先秦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先秦时期文学发生、发展的概况以及重要作家、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以文学史的讲解为主线,贯穿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比较;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古代实用文体与现代实用文体为对象进行分析比较。3.教学要求系统掌握先秦文学发生发展与演进的历史概况,以及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先秦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达到借助旧注,独立阅读中等难度文学作品的程度。熟读、背诵大纲规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在吟诵中体会其写作技巧和艺术韵味,提到审美鉴赏能力。能够运用文艺学、美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评述古代作家作品,理解和探讨文学发展的规律,写出具有一定水准和质量的论文。4.评估评价成绩评定: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全部课程由一个学期完成,成绩在学期期末独立评定,均为考试课。每学期的总成绩按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考查成绩两项评定,前者占总成绩的70%,后者占30%。考查成绩由任课和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考勤、纪律及完成作业等情况综合评定。总成绩按百分制计。授课评价:(1)院领导随时听课进行评价;(2)教学中期和期末由院上组织学生代表对任课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3)任课教师随时听取学生及系领导和其他教师的评价,并及时进行总结改进。5.教学内容总绪论(2学时)要求和说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目的与意义:1.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2.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3.提高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公文、应用文的写作水平。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文学史与文学史学二、文学本位三、史学思维四、文化学视角五、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六、文学史史料学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一、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二、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三、俗与雅四、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五、复古与革新六、文与道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一、三古、七段的划分二、文学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三、上古期概述四、中古期概述五、近古期概述思考题如何学好古代文学,并使之与文秘学的实际联系起来?参考书目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2.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版。3.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版。4.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