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材料摘要:为农村务农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历史赋予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文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本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对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培训;途径作者简介。杨凤翔(1964-),男,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9-0031-03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职业教育,也更加依赖于职业教育。探索农村力转移培训的基本途径,对于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不同地域转移的劳动力教育培训(一)立足农村,实施就地转移的教育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就地转移教育培训,使其适应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开发性农业的发展,提高集约化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利用和改造水平,可以解决一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内部就业。针对农村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如商贸镇、工业镇等),开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所需要的教育培训,在农村金融业、商贸业、饮食服务业等农村生产服务和农民生活服务的行业,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为农业提供各种技术培训与服务,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二)合理分流,实施跨地区转移的教育培训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吸纳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各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同,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较大,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实用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可以引导劳动力有序第1页共7页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跨地区的转移。(三)对外输出,实施跨国转移的教育培训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提高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跨国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国际劳务合作培训是实现劳动力对外输出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培训部门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向国外进行劳务输出为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这种培训模式打开了向境外输送劳动力的渠道。二、劳动力转移的订单培训劳动力转移订单培训,按照订单部门划分,可分为政府订单培训、企业订单培训和劳务派遣培训三大类。(一)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开展政府订单培训1.“阳光工程”培训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六部委制定的《2003-20XX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要求,从2004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在输出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短期技能培训。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在“阳光工程”培训中充分发挥智力和人才支撑作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相应的职业岗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实行必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XX省2005年共培训农民工51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30万人,技能性培训21万人。2.订单委托培训XX省实施了“村村大学生计划”,它是一种“订单、定点、定向”劳动力培训模式。由东北农业大学牵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等十所省内高等农业院校组成服务联合体统一实施。大学生生源来自农村高中阶段毕业生,经村级公开推荐、县(区)人民政府同意,由省招考办单独组织考试,再由指定的10所高等农业院校根据考试成绩和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免收学生学费,学费由省级政府和学校共同负担。为我省农村培养有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能带动群众致富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第2页共7页乡土人才。(二)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开展企业订单培训1.“三单制”的农民培训模式农业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实训基地和师资优势,通过调查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结合农民实际,联合用工企业确定并下发培训菜单,让企业主持招生工作,针对性地培训技能。培训的费用由政府埋单,取得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上岗证书,企业包安置就业,这种学校出菜单、企业订菜单、政府来埋单的“三单制”培训模式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