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李守礼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地路处12目录前言02地下洞室的分类03岩土工程勘察031.2.1勘察阶段的划分、目的和规定031.2。2交通隧道选线(址)原则051.2.3交通隧道勘察工作流程图:07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08遥感图像地质解译08勘探与测试09各勘察阶段需提供的资料101.2.8围岩分类12围岩稳定性分析18参照文献:20前言为了便于广大技术人员进行地下工程和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特将铁路、公路、水电、地下铁道、港口、工业民用建筑等有关地下洞室的勘察、文献资料整顿以及围岩分类和围岩稳定性分析归纳在本文中,以供勘察设计时参照。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洞室系指为了某种目的,修建在地面如下及山体内部的各类建筑物。具有隔热、恒温、密闭、防震、隐蔽、不占地面土地、不干扰都市基础设施等诸多长处。地下洞室的分类(见表、表)表按毛洞跨度分类表按用途分类由于地下洞室完全被包围在岩土体介质中,因此既要考虑怎样防止周围介质对它的不良影响,如:围岩压力、地下水等,又要考虑怎样运用周围介质的有利条件,如:把围岩改导致洞室自身的支护构造等。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阶段的划分、目的和规定1.2.1.1勘察阶段的划分(见表)表勘察阶段的划分勘范勘察阶段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规定(见表)表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要求1.2.2交通隧道选线(址)原则1.2.2.1一般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a.应选择地质构造简朴、地层单一、岩性完整、工程地质条件很好的地段,在倾斜岩层中,以隧道轴线垂直岩层走向为宜。b.应选择在山体稳定、山形较完整、山体无冲沟,山洼等次地形切割不大、无软弱夹层、岩层基本稳定的地段通过。c.应选择地下水影响小、无有害气体、无有用矿产和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地层通过。1.2.2.2不良地质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a.隧道顺褶曲构造布置时,一般避开褶曲轴部破碎带,选择两侧翼部地质很好的一侧通过。b.隧道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尤其是含水丰富的破碎带;如必须穿越时,隧道应与之垂直或大角度斜交通过。c.隧道洞身不应在滑坡、错落体内穿过;如必须通过此类地段时,应使洞身埋置在错落体或滑动面如下一定深度的稳固地层中。d.当陡岸斜坡严重张裂不稳或山坡有严重倒塌时,隧道位置宜往里靠,置于稳固地层中;如确有困难时,应选择其范围最小且相对稳定的地段通过,并提出保证施工和洞身安全的有效措施。当倒塌地段短,崩落石块小,状况不严重,可考虑明洞方案,或与路基防护工程作比较。e.隧道应防止通过严重不良地质、地下水极为发育的低洼垭口处。f.通过岩堆地段时,若经查明岩堆密实稳定,可修建隧道,但应防止洞身置于岩堆与基岩接触面处。如属不稳定的岩堆,隧道应内移置于基岩中,并留有足够的安全厚度。g.隧道穿过泥石流沟床下部时,应使洞身置于基岩中或稳定的地层内,并保证拱顶以上有一定的安全覆盖厚度。如采用明洞方案时,明洞基础应置于基岩或牢固可靠的地基上,明洞洞顶回填应考虑河床下切和上涨以及互相转化的也许性,并加不不不小于的安全覆盖厚度。h.隧道通过岩溶地区时,宜选择在难溶岩的地段和地下水不发育的地带。力争防止穿越岩溶严重发育的地下溶洞、地下水富集区、地层松软地带及地质构造破碎带等地段,尽量避开易溶岩与难溶岩的接触带;不能避开时,宜选择在较狭窄、影响范围最小处,以垂直或大角度穿过。i.隧道一般应尽量避开流砂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其范围最小且相对稳定地段以短距离通过,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处理措施,以保证施工和行车安全。第四纪堆积层一般松软易坍,对施工极为不利,一般应避开;当隧道部分洞身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影响范围最小的地段通过,并按其性质和地下水状况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j.隧道尽量避开构造松散的冰碛层;必须通过冰碛层时,宜选择构造相对密实、影响范围最短的地段通过。k.隧道宜防止穿越煤系地层和瓦斯含量较高的地带;当必须通过煤系地层时,力争隧道有一定厚度的隔层,或以大角度横穿,尽量减少其影响长度。l.黄土地区隧道,应尽量避开有地下水活动、陷穴密集、冲沟发育、地层不稳和滑坡、泥石流等地段,宜选择在无地下水活动、密实稳定、远离陷穴群体的地段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