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民收入与环境保护思考摘要。通过对XX省亳州市蒙城县楚村镇沟北村实地调查发现,该村农民收入偏低,环境状况良好。收入偏低是因为没有工业生产,环境良好也得益于没有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农民希望既能增加收入,又不破坏现有环境,现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加快土地流转并释放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林业;应加强技能培训;发挥名人效应以打造农副业土特产品牌;鼓励资产收益项目;增加商业活动;开辟金融扶贫渠道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民收入;环境保护;土地流转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XX年全国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3.8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432.4元,沟北村村民的收入为10098元左右,低于国家统计的农村居民收入。那么要想改变这种贫困状况,就要从农户现有的收入来源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目前大多数是老人在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在外务工,极少数人在进行商业活动,例如泡豆芽、开便利店。(一)务工收入。从整体上看,包括其他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所得但并未寄回本地的收入)、外出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所占比重之和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占89%。这些收入都是在本村以外的收入所得。(二)副业收入。还有两户人家在本镇从事商业活动,一家为农村个体户,主要是农副产品(如豆芽,花生)的加工。另一家在镇商城开便利店,通过商业活动的收入可以占家庭年收入的55.7%。(三)土地收入。在本村的收入所得中,土地收入依然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占每户家庭年收入的7.41%。耕地是农业最宝贵的资源。相比较而言,选择出租地的农户年轻人不再需要经常回家帮忙耕地,可以安心在外面打工。因此出租耕地是一种获得收益的方法。二、环境状况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村内没有村办企第1页共5页业,也没有工业生产,周围无污染性的工厂,主要污染为生活污染,因此空气和水资源质量较好。但这种较好的环境也意味着目前还住在村内的村民们只能以农业作为经济来源,并且这无法满足各个家庭的需求,因此也导致了近年来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但是,未来的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因为目前村民认为自然环境好的主要原因是源于没有工业污染,而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比如投放化肥、农药的量没有标准,垃圾处理方式原始(67%的家庭会将垃圾就地掩埋,8.33%会就地抛弃自然降解,75%的家庭会选择将污水不作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三、农民收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些村庄的土地被用来建造工厂,这虽然可以解决村民们的就业问题,但势必会带来污染。目前,沟北村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中,但人们也不懂得循环养殖,垃圾也不会分类处理,因此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污染。调查中,大部分村民也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说法,且普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有想要保护环境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但缺乏一些知识及技巧,因此,现认为在维持良好的环境状况的同时提高收入是可行的。四、对策建议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沟北村的村民们既有增加收入的愿望,也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需要从蒙城县整体发展环境来寻求政策扶持、产业引导,探索开发适合本村情况的增收途径,从统筹考虑增收和生态保护的角度,要吸取其他一些早期开发的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一边脱贫、一边污染环境的教训,走发展本地绿色产业的道路。(一)加快土地流转并释放闲置土地资源。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租出1亩耕地每年可以获得约1000元的收入,而自己耕种每年每亩只有800元左右。在调查中,16.67%的农户表示愿意通过现金补偿方式放弃土地承包权,8.33%的农户愿意通过就业方式放弃土地承包权,75.00%的第2页共5页农户表示无论何种方式都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因此,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推广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二)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林业。农户调查中,已经出租给承租方的土地主要被用作种树和育苗,在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背景下,树苗和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