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劳动力、资金、时间的剩余改变了农民传统的需求结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的重点和难点是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这需要以农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而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这一广阔阵地。农村文化的发展变化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景观呈阶段性发展。构建和谐、健康的农村文化,保护和建设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人文景观的和谐乡村意境,是推动新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程。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对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不少乡村文化建设停滞不前,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缺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文化市场中产品不够丰富,符合乡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部分乡村居民等级观念重,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尤为突出的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目前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关注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现念转变缓慢,传统意识影响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深厚的以农为本的文化熏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削弱了农民对外部世界探秘的激情。史学家把我国的小农意识当作我国产业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农意识也是发展经济的绊脚石。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家庭成了基本的生产单位,由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传统的基层组织功能弱化,因此,家族、宗族势力又突显。甚至第1页共4页个别地方宗族势力已渗透到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能够影响选举结果。个别地方封建迷信有所抬头,看风水、选坟台、做道场等一些旧的迷信活动又死灰复燃。这些都影响到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二)基层重视不够,发展支撑薄弱相当一些县、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总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半会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村级干部甚至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三)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对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二是政府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导致部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俱乐部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二、强化措施,搞好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做到多管齐下,才能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能实现和保障农民的文化精神权益,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树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观念,树立勇于开创新局面的观念。注重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特别要制定出发展农村基层文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和方法,要求站在时代进步的前沿,把握农村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各级领导必须第2页共4页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上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下级党委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和考核,每年要进行文化建设实绩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