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瘫痪应急演练【系统瘫痪考验应急管理】中国航空信息系统再度故障,全国范围内航空旅客滞留一小时,“部分文件损坏”成为事件发生的始作俑者。那么,非突发性因素成为突发性事件的根本原因何在。10月10日13时28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信”)离港系统主机发生故障,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众多机场的离港系统整体性瘫痪,多个航班被迫延误,在时隔50分钟之后,14时18分中航信离港系统恢复正常,各机场航班也相继恢复起降秩序。如此大面积的系统瘫痪事件,无疑再一次给民航的应急管理敲响了警钟,因为,这已经不是中航信第一次发生类似问题。就在今年1月11日上午10时30分,中航信北京总部服务器出现故障,导致系统死机长达20分钟,成都双流机场受害最大,40分钟后系统才恢复正常,上千名旅客因此而延误了行程。如果这是一次长时间的系统瘫痪,损失将非常严重,在计算机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加强应急管理,建立相应的备份系统,也由此更显得重要。备份系统存有缺陷据中航信运行部工作人员透露,在此次大面积机场瘫痪之前,中航信曾经做过一个针对纸质客票的备份系统,广州、上海等地的机场都拥有这一系统,所以,在10月10日的故障发生后,白云机场启用备份系统降低了损失,而没有建立备份系统的机场则应急能力明显偏低,事故中瘫痪了将近一个小时。在事故发生后,各方面在总结原因时,仍然没有对危害的重要性有所深刻认识。“此次离港系统瘫痪并没有给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在上海的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都拥有相应的备份系统。”东方航空公司总经理助理夏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系统瘫痪后,我们及时启动了备份系统,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工作。”但对于系统为何瘫痪,他表示并不知情。广州白云机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白云机场的备第1页共4页份系统在这次事故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他们同时也表示,虽然备份系统可以暂时替代原有系统,但它在工作效率上比起原来的系统还有不少差距,许多人工操作过于烦琐。虽然对于拥有相应备份系统的机场,这样一个事故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对于那些没有备份系统的机场来说,就没那么乐观了。中航信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那些没有备份系统的机场,只能改为人工执机,由执机人员手工打出旅客的订票信息,并核对其身份证号。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将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乘客的登机时间,也会造成更长时间的航班延误。中国民航离港系统建设于1988年,是引进美国unisys公司的usas产品,属于为航空公司和机场旅客服务的大型网络系统。中航信通过其全球分销系统(gds)、离港控制系统和客位控制系统向国内各地区航空公司、旅行社和机场提供可靠、高效的旅行代理、机场登机手续办理和航空公司定位服务,系统规模列世界前5位,每天处理超过50万人次旅客的订座和离港操作。有统计数据表明,中航信订座系统和离港系统的每秒最高交易处理量近5年来呈持续大幅增长态势。据中航信技术人员介绍,目前中航信的生产系统是dorado280主机和unisys的cs7802主机,正是unisys的cs7802主机上面运行着ics(inventorycontrolsystem,订座系统)和dcs(departurecontrolsystem,离港系统)。因此,全国各大机场的离港系统都依赖这台cs7802主机,由于离港系统对实时性和安全性的较高要求,所以全国各大机场几乎所有的离港系统都由中航信来集中提供。鉴于这次事故,中航信运行部的这位工作人员透露,明年中航信将会筹备一个新的项目,主要就是针对电子客票的本地备份,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度发生。信息系统非常重要有专家表示,信息管理统一化能给行业和企业带来便利,使得信息管理更加方便,更容易降低运营成本;但同时,过度集中的信息管理模式也可能带来过高风险。一旦系统的某一节点或环节出现故障,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大面积甚至全局系统瘫痪。第2页共4页但即使如此,信息化集成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专家也认为,不能因为风险存在就“因噎废食”,不必在信息管理统一化上过于踌躇。厦门航空的信息部总经理王洪建也认为,系统的瘫痪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这让许多已经习惯了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员工非常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