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湾汉墓【尹湾汉墓《博局占》干支占位与六博棋位关系初探】摘要。尹湾汉墓《博局占》的出现推动了学界对博局占位与六博棋位关系探索的进一步深入。占位与棋位的不一致也可以理解,找出其中的不一致,对认识二者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博局占》中从甲子到申壬9个干支具有与其他干支所不同的特点,与六博棋位也有内在联系。关键词:尹湾汉墓;博局占;占位;六博;棋位XX省XX县区尹湾汉墓《博局占》出土后,李学勤[1]、刘乐贤[2]、曾蓝莹、李解民等先后对干支排列顺序进行研究、校正,并找出了其中的规律(本文即在此规律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讨)。20XX年,李零、陈侃理等又对北大汉简《六博》进行了介绍和简单的对比研究。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博局占》中的干支占卜位置与六博棋位关系很具有启发性。一由于《博局占》中提纲挈领的九个占辞“方、廉、楬、道、张、曲、诎、长、高”与许博昌的六博术口诀所用的九个字“方、畔、揭、道、张、究、屈、玄、高”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学界纷纷猜测博局占占位与六博棋位有某种联系。继杨联升、劳幹先生之后,一大批学者先后讨论这几个字所指代的行棋位置。尹湾汉简《博局占》出现后,很多学者都认为,“‘方’应为丙午(43)和癸亥(60)所在之地,即方格的内侧;‘廉’为丁未(44)和壬戌(59)所在之位,即方格的外侧。同理,‘楬’为t之竖线,‘道’为t之横线,‘张’和‘曲’为l的两边,‘诎’为对角线,‘长’和‘高’为v的两侧。”[3]特别是“北大汉简《日书》中也包含一章‘六博’……图中注有各位置的名称,除‘方’以外,还有‘高’、‘长’、‘曲’等”[4],更证明了《博局占》占位与六博棋位的对应关系。虽然有些学者曾试图复原六博运棋顺序[5],但是关于博局占干支占位与六博棋位的关系,学界的研究还远未深入。甚至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无人提及。第1页共4页二经学界订正后的博局占干支位图上,从甲子(1)到申壬(9)分别独自占据“高、玄、屈、究、张、道、揭、畔,方”九条完整的线段,而从癸酉(10)到癸亥(60)则由每两个干支占据一条线段(除去表示“方”的申壬、己丑、丙午、癸亥四个干支)。但学者们似乎都忽略了对第一组干支排列特殊性的论述(曾蓝莹:“除了第一组之外,其余六组皆……”[6],李解民:“从甲子到壬申的9个干支各占一位,既无重复,又无空缺,十分合理”[7])。笔者经研究认为:1.据常理,写牍人在写过“方”位的申壬(9)之后应该继续在北方的“畔”写上癸酉(10)进行循环,而博局上却是转到了西方的“畔”,使得开头的甲子至申壬九个干支各占一条线段。这说明占位排列充分考虑了棋位排列规律,也进一步说明许博昌六博口诀的“张道揭畔方,方畔揭道张”等“正反倒述”[8]是整个博局上的大循环,而不是在一方的小循环。2.如果各个干支都严格遵循“相同棋位上的两个干支差数相同”这个基本规律(为叙述方便,下文所说的方向均为从中心的正方形向外方向看),那么丙戌(23)应调到左,己亥(12)应调到右;己酉(22)应调到左,丙子(13)应调到右;癸巳(30)应调到右,壬寅(39)应调到左。这三对儿的调整是根据未出现差错的南方干支而进行的。庚午(7)应从右调至左,丙寅(3)应从斜线左调至右。对于第一组(从甲子至申壬)的干支,应该认为,虽然每条线段上只有一个干支,但是却仍然占据两个棋位,也应该考虑到干支所标的位置的准确性,即使对于占卜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棋位的却很重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东方的甲辰(41)与辛卯(28)的差是13,南方的辛酉与戊申的差为13,西方的丁亥与甲戌的差为13。与北方的庚午(7)相差为13的只有癸未(20)与(—6)。癸未(20)已经出现在了博局占上,不可能出现第二次;而(—6)又无法用六十个干支表示出来,所以只能标上庚午(7)这一个干支,但是应该调至左边,表示7—(—6),差数为13。根据同样的道理对丙寅进行调整,这样,整个博局占上的所有的干支都严格遵循相同的规律。第2页共4页三由此也可解释宋会群先生未解决的一个问题(宋会群、苗雪兰:《中国博弈文化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第50~51页)。首先明确一点,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