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颊河大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工程概况:马颊河特大桥主要为新增二线跨越马颊河而设,与营业邯济铁路平行,线间距10m。桥梁中心里程为K124+389.05,起止里程桩号为K124+095.3~K124+683.3,桥梁全长588米,位于-4‰的坡道及直线上,孔跨布置为1-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17-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台采用T台,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墩高5-8m(包含墩身、托盘和顶帽),混凝土总方量1477m3,墩身混凝土型号为C35/C50,每个墩身、顶帽方量为100m3左右,桥台混凝土方量为150m3左右,计划采取一次性浇筑。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由于结构尺寸大,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温度升高,热量不易及时散发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度差,较大的温度差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化的差异,使混凝土各部位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伸缩,当温度变形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时,便产生了裂缝。为解决混凝土施工产生的水化热、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和混凝土浇筑等问题,特制定本方案。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转入养护阶段。防止混凝土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尽可能使新浇筑混凝土少失水分及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不大于25℃)。混凝土表面干燥或水分蒸发过快和温度下降幅度较大时,都足以引起表面混凝土开裂,且裂缝会向内发展。因此,要尽量长时间的保温和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使其表面缓慢冷却、干燥,使混凝土能够产生足够的强度以抵抗温度拉应力。一、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经检查合格后,在原材料准备和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须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于混凝土方量大,为加快浇筑速度,拟采用泵送,这样既减轻了施工中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节省了混凝土转运的时间。1、根据面积大小和混凝土供应能力,本次混凝土浇筑采取全面分层的施工方法: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分层厚度300~500mm且不大于震动棒长1.25倍。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要求次层混凝土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2、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掺用高效减水剂,能大幅度减少用水量和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减少了混凝土水化反应产生的水化热。4、混凝土的密实成型: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垂直插入,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促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充分捣实(振动时间10~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捣实轻骨料混凝土的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倍,振动器与摸板的距离不宜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2,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摸板、预埋件等。插点的位置分布必须按照行列式或交错式进行选择,不可漏振。5、泌水处理:大体积混凝土另一特点是上、下浇筑层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各分层之间易产生泌水层,它将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酥软、脱皮起砂等不良后果。采用自流方式排除泌水,会带走一部分水泥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本次施工除上述措施外,在混凝土浇筑时,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减水剂,减少泌水现象的发生。二、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处理程序:1、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膜→混凝土终凝前1~2h掀膜二次抹压→覆膜2、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3、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粒径为2~4cm的石子浆,均匀撤布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轻轻拍平。4、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三、混凝土的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加强表面的保温、保湿养护,对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具有重大作用。本次施工季节集中在11、12、1月份,平均温度0℃左右,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二层草包作保温保湿养护,草包迭缝,骑马铺放。保水材料或草帘等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后适当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湿润状态下硬化。浇水次数应使混凝土保持具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