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攜眾闖關:B2B業務升級轉型與物流平台構建(2011年3月)3月6日,香港國際機場。一個身材不高的中年男子迅速通過安檢口,步伐奇快。背後兩個安檢員竊竊私語:“也難怪他走這麼快,每分鐘都是錢啊!”十幾分鐘後,這個身影再次出現在一架飛往北京的航班登機口,一個年輕人熱情地上前攀談,臉上寫滿崇拜。臨近機艙口,一摞報紙堆放在他身旁的架子上,最上面一份報紙的一行黑體大字赫然寫著——“阿里巴巴自曝'欺詐門'馬雲一石三鳥”。眼前這個人,正是在半個月前“懷著憤怒和痛苦”投出那顆石子的人。2月21日,阿里巴巴(01688.HK)發佈公告稱,為了維護公司的價值觀和誠信原則,2010年清理了約0.8%共計逾千名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客戶,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因此引咎辭職,原淘寶網CEO陸兆禧接任衛哲職務。馬雲在當天給員工的公開信中這樣說:“誠信,是阿里巴巴最珍視的價值觀基礎,這包括我們員工的誠信以及我們為小企業客戶提供一個誠信和安全的網上交易平台。我們希望釋放一個強烈信息,就是任何有損我們文化和價值觀的行為均不可接受。”以自曝家醜形式讓公司的兩位高管下課,這在國內的企業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一時之間,各種各樣有關陽謀與陰謀的猜測和分析紛至沓來。有人為馬雲這樣的“刮骨療毒”之舉叫好,覺得他對價值觀和誠信的捍衛令人震撼;有人揣測他這是在藉機鞏固自己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地位,因為他個人的股份很少,在與股東尤其是雅虎的博弈中地位不利;還有人判斷此時與價值觀整肅毫無關係,衛哲在某種程度上是馬雲的替罪羊,因為阿里巴巴上市之後股價一直沒怎麼上漲,股東層面怎麼樣也得有個交待;也有人分析,這是阿里集團內部政治鬥爭和權力平衡的結果,阿里高管的出走似乎也是個慣例。更有人在懷疑,阿里此時用此苦肉計,是為了應對中央電視台每年都要搞的3·15消費者維權晚會,說到底是一場公關秀。的確,在這個誠信極其危機和價值觀極度虛偽的時代,為了0.8%的一部分客戶,以如此高尚的理由讓公司的CEO這麼不夠體面地離開,實在匪夷所思。這也讓我們不得不追問,到底阿里集團內部的價值觀和誠信體系遭受了怎麼樣的破壞,需要以如此極端的方式來解決?而衛哲離開CEO職位之後,阿里巴巴集團如何來縫合其價值觀的缺口呢?這也許是馬雲要闖的第一關:價值觀與業績成長的悖論。某種程度上來說,互聯網展示平台+強大的直銷團隊是阿里巴巴成功的關鍵。這樣一個銷售驅動的商業模式中最終因為過於在乎賣家口袋中的銀兩而忽視了其真正的需求,既沒有跟隨客戶需求做出應有的業務創新,更為了銷售指標的達成而突破了誠信底線。改變阿里巴巴多年來因循的銷售驅動的價值觀,通過對業務模式創新改造,真正做到“客戶第一”,這是馬雲目前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馬雲要過的第二關,是電子商務物流關。誰都知道,如今物流是製約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後一個關鍵節點。馬雲希望藉助淘寶網巨大的交易量,整合外部的物流企業,整合風險投資,共同做成一個開放的電子商務物流平台。目前,這還是淘寶的戰略構想,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肯定還會有很多的挑戰。如果這個平台能夠搭建起來,馬雲算是打造了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信息、支付和物流3個平台,也算是實現了他“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理想。最近幾年,有意無意之間,馬雲已經從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逐漸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他的富有激情和鼓動性的演講,他對於創業和企業經營的種種言論,似乎已然成為走向成功的綱領性文件。沒有人說一個企業家不可以成為意見領袖,但是奠定其最終地位的肯定只能是企業的不斷成長。也許,馬雲需要暫時告別大眾注意力的神壇,回到阿里巴巴集團內部,真正將“客戶第一”的信條貫徹到底,將創新進行到底。這也許可以算作是馬雲要闖的最為重要的一關。衛哲已去,但馬雲所堅持的價值觀問題重新上路。在過去十年裡,“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已經無數次被馬雲提及。但作為一種價值觀,“客戶第一”這套說辭並不新鮮,遠比電子商務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都要古老。真正的問題在於,作為一家電子商務平台企業,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能否為之提供有效的支撐,馬雲是否為這一價值觀做出了足夠的權變和製度設計?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