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8页2011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工作建议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应对、有效化解各种困难和矛盾,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一、全市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市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集约发展趋势向好,投资规模不减,继续保持高位稳定增长,社会消费持续繁荣活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呈现出“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1189.11亿元,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2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16.56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73.33亿元,增长9.9%。GDP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2,与第3名德阳的总量比第2页共28页第1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8页较由2010年的多38.95亿元扩大到多51.66亿元,比第4名宜宾多97.93亿元;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3:48.8:33.9调整为16.7:51.9:31.4,与2010年相比,一产下降0.6个百分点,二产提高3.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首次超过50%,三产下降2.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50.7亿元,占GDP比重54.7%,较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一)三次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全年气候适宜,农业生产实现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28.9亿元,增长3.9%。全年粮食总产238.9万吨,增长2.1%,连续8年增产,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73.7万吨,增长2%;小春粮食产量65.2万吨,增长2.5%。新增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34户,累计达297户,实现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225亿元。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户,总数达30户。新增市级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总数超过300个。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扩大内需、园区建设、灾后重建等因素促进下,工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市70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76.29亿元,增长32.1%。实现规模第3页共28页第2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8页以上工业增加值502.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较2010年上升2位;增长23.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高于成都0.4个百分点,高于德阳、宜宾、内江和乐山0.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4.9%,拉动GDP增长9.9个百分点。“三倍增”计划实施成效显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2+4”重点产业增长较快,全市实现产值1620.06亿元,增长31.7%,占全市工业比重的91.2%。在“2+4”产业中,材料、食品及生物医药、冶金机械产业分别实现41.3%、35.2%和35.2%的快速增长,化工环保、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实现31.9%、26.3%和26.1%的较快增长。优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亿元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24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53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6.3%。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扎根型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其中:长虹产值494.8亿元,九洲、攀长钢、新华产值超过50亿元,产值在5亿元到50亿元的企业达到39户,多点支撑工业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81%。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三个500亿产业园区。市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5%,其中:农科区增长33.5%,高新区(不含长虹)和经开区增长25.3%,科创园第4页共28页第3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28页区增长25%。县域工业快速发展,9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7%。其中:涪城区属增长31.4%,安县增长28%、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