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帮村鹅业交流材料****集团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抓住国内鹅产业刚刚起步尚无名牌的契机,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XX县区侍庄乡的瓦房村、朱埝村建设种鹅基地、XX县区沂北乡的新庄村、通榆村建设养殖基地和肥肝鹅加工厂、在XX县区城北郊建设鹅系列产品深加工地,并与省驻XX县区扶贫工作组联手在XX县区芦蒲村建设鹅养殖基地,走鹅业产业化道路,实行订单养殖,与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整合“三农”的切入点,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民尽快增收致富。一、取得的成绩1、鹅业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鹅全身都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这给集团因地制宜实施鹅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短短三年时间,相继建成了良种、炕孵、养殖、合作社、鹅肥肝、风鹅加工等6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链企业。集团在在建设本地(淮安、宿迁)基地的同时,又在辽宁哈佐、内蒙的赤峰、黑龙江的肇东和吉林的四平建鹅业基地,形成了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大户,大户联千家万户的发展布局,共计带动农户1万户左右,户均增收3000元。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集团在做大自身、做响地方特色品牌的同时,反哺农民,回报社会,成功地把农民带入市场,创建了快速发展的平台和品牌,开拓了鹅产业的市场和技术,形成了既能带动农民致富,又能产业化、市场化的品牌企业。集团现有“国”字号品牌6个,即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国宴特供产品、清真食品;“省”字号品牌5个,即省成长型龙头企业、省星火科技型龙头企业、“**省名牌产品”、“**省新产品”,“**省著名商标”。龙头企业带领广大农户闯市场,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风险,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与此同时,龙头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采取收购兼并低成本扩张,经济实力第1页共5页和加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3、鹅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以沂河沿线乡村为例,以往当地农民每年只种一季三麦,除去成本,每亩净收入只有350元左右,而实施种草养鹅比种植粮食效益提高5—8倍。特别是**集团风鹅加工项目的投产,拉动了当地成鹅收购价格的逐年飚升:2004年成鹅收购价为5-6元/kg,2005年达到7.6-9.0元/kg,2006年达到11.0-14.0元/kg,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大批养鹅户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摆脱了贫困,并形象的比喻道“十只鹅喝好汤,百只鹅换新装,千只鹅盖新房,万只鹅奔小康”。二、主要做法1、在发展方向上打破常规。较长时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都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大问题来抓。“三农”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如何建设好新农村。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集团经过多次调研、分析,总结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前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新农村的建设才有产业支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是农民致富的唯一出路,产业化与市场化的形成只有通过与农民有利益联结的龙头企业来实现。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集团别具匠心,审时度势,果断创新“基地(农户)+公司(科技)+市场”的运作模式,即以农民为主建基地,公司以科技手段搞组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农民种养适销对路的产品,把农户的小生产带入大市场,通过现代工业把农畜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反过来,公司每年都拿出加工环节获得利润的10-30%,反哺基地,确保农户不仅从种养环节获益,还可分享加工环节的利润,使公司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2、在运行机制上开创先例。为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第2页共5页收致富,2003年4月,集团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鹅业合作社,通过组织管理、技术指导、良种供应、免费防疫、信贷支持、饲料供给、市场营销、产业研发等八大服务与保障体系,把农户、企业、市场三者联为一体,引导农民种草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