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2011年宏观环境分析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分析组涂静在欧美经济不明朗,世界经济低迷之际,中国今年上半年11.1%的增长异常耀眼。但数字背后,第一、二季度增速回落让我们知道媒体上众说纷纭的“二次探底”并非空穴来风。另外,结构调整和刺激政策逐渐退出,无疑将加大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程度的判断。而通货膨胀,地方融资平台问题、银行房贷风险等问题,让本就复杂的宏观经济走势,变得更加难以判断。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二次探底几率较小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5月起连续三个月下滑。7月该指数已降为51.2%,临近50%的分界点。经济扩张已成回落态势。在投资方面,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8047亿元,增长25.5%,比上年同期回落8.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近些年来投资对GDP的产出比降低,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而政府投资掀起的重复建设和高耗能产业死灰复燃更让政府坚定了下调投资的决心。消费方面,前期消费政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已现疲势,上半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因为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收入分配不公等消费限制因素未改善,消费潜力的释放只能依靠政府刺激政策。未来,消费将是政策重头戏。出口回调并出现正增长,但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半年出口仍将面临变数。同时,在人民币升值和危机后世界贸易调整、平衡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难回到危机以前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明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趋于稳定。经济增速放缓已是必然。经济增速放缓有政府主动调低投资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了问题。因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改变以往过于依赖外力拉动的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建立起内生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高增长不会与结构调整同行。但因国情,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是经济变革必须的要素。所以政府会将稳定摆在第一位,不会让经济大起大落。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7月对下半年经济“维稳”基调中,能感受到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长极度敏感。当时虽然经济出现回落迹象,但上半年GDP增长11.1%的事实却可以稳定人心。政府大谈“稳定”,除了传递出政府下半年政策趋于谨慎外,还会让人对政府可能错失结构调整良机产生担心。另外,虽然政府对投资的态度发生改变,但投资在国内经济中仍将担当重要角色,只是在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渐下调。同样,虽然消费对GDP的贡献下降,但短期内不存在急速下调的可能。下半年出口会因欧债危机滞后影响出现变数,但未来不会对GDP增长造成阻力。因而,虽然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三大原因促通胀通胀伴随经济增长目前国内的通胀形成有三大主因,投机资本、自然灾害、原料和工资上涨。其中最具危险性的是资本炒作。资本逐利的特质,使其不放过任何可以获利的时机。尤其是在各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后,世界上大量闲置资金的存在助长了投机风。在推高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泡沫后,投机资金又将矛头对准了农产品。今年世界各地频发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们对农产品上涨的预期,游资乘机扇风点火,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大量闲置资金跟进助推通胀。但从真实的供求看,粮食储备充足,供应并未减少。以8月国际上价格疯长的小麦为例,世界小麦储备充足,并不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内情况与此相似,农产品价格如过山车,但价格变动却不一定是供求影响所致。政府对主要农产品和猪肉的储备充足,即使今年减产,仍不会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一波涨价行情结束后,投机资本荷包鼓鼓,而弱势的农民却成为了最后的埋单者。第4页共8页第3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8页游资和市场上大量闲置资金如果疏导和打压不到位,任由其发展下去,将套空我们多年积攒的经济成果,使我们的经济遭受严重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