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发言同志们安排刘市长对全市民俗文化产业进行调研。昨天,前一段。和刘市长到合水又作了专题调研。今天,召开全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主要是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研究对策和措施,把民俗文化产业培育成富民支柱产业之一。下面,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存在问题和困难需要正视面对,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效果值得充分肯定。文化竞争力是构成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市立足激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开发与创新,把做大做强以香包陇绣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重要举措,依照“四个一”思路,着力打造以香包、陇绣、剪纸、皮影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品牌,探索出了专业团队设计、艺术大师及能人带动制作、千家万户参与生产、龙头企业组织营销”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起步早、发展快,从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看。态势良好,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推介、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市有15万人参与香包陇绣生产大军,从民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看。已形成了100多家生产企业、35个基地、86个营销公司。民俗文化产品达到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从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看。年生产民俗文化产品900多万件,销售额3.8亿元,人均增收500元。先后与上海东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从民俗文化产业研发体系看。联合进行香包民俗文化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开发出了岐黄保健、中医养生、激进民俗、时尚礼品等一系列产品。各位民间艺术大师和民俗文化企业功不可没,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功不可没。但第1页共6页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差,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带动千家万户参与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局面尚未形成;大都是小农经济型的作坊生产,现有的民俗文化企业、公司。无法形成规模生产,难以发生强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有产品没市场、有市场没产品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生产的产品销售半径小,有产品没市场。没有完全走出,市场占有份额低,产品商品率低;由于生产企业、生产大户、营销企业各自为阵,有市场没规模。产品雷同,相互压价,恶性竞争,没有成批量的主打品牌,形不成优势,提升不了效益;贱卖低卖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产品价值与价格严重背叛。增收效果不明显,带动性弱。没有卖上好价钱,民俗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市场认可度低。与大师的职称和产品价值严重背叛。品牌效应不够明显。四是民俗文化产业缺乏统一规范。新产品研发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绝大部分产品基本上都是激进作品的重复制作。缺乏新、奇、特、优产品;甚至参杂使假,产品整齐不齐。侵权问题严重,影响市场信誉。五是缺乏健全和有竞争力的市场营销网络。覆盖面不广、销路不畅。营销网络不健全。六是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缺乏专业化人才,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低。特别是高素质的设计研发、创作、营销、技师人才更少。二、必需统一思想,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大有可为。理清思路、大力扶持、转型提升。(一)进一步提高民俗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1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对厚重历史文化的传承、挖掘和发扬。香包、剪纸、道情皮影、陇东民歌被称为“四绝”悠久厚重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间民第2页共6页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珍贵财富。发展以香包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正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挖掘,更是对先进文化的发扬光大。2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打造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局部。市确立了建设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的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文化部挂牌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二五”规划中。民俗文化产业不可或缺、占比很大,必需加强以香包、陇绣、皮影、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使民俗文化名片更加亮丽。3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市的民俗文化产品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