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营销策划案一、背景去年是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经过20年的探索、开拓与发展,海南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确立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群。2007年海南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申请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试验区”。2008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关于支持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关问题的函》原则同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行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闻发布会,海南省旅游局局长宣读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海南旅游业将全面与国际接轨。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我们可以得出“国际旅游岛”的一般含义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以扩大旅游业开放为重点,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以成为具有特色和极具影响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综观当今国际旅游业界,类似于国际旅游岛的旅游天堂不胜枚举如: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泰国的普吉岛,太平洋的斐济、瓦图阿努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甚至新加坡,都是依托海岛优势,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最终形成各具鲜明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海南国际旅游岛将成为国际旅游业的新星。二.市场分析1、海南旅游靠低端的观光产品主打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也不可能实现理想的经营效益。长期以来,海南作为中国惟一的热带海岛度假旅游胜地,其“生态岛、健康岛、度假岛、欢乐岛”等等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但是,在现实的旅游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旅行社推海南旅游的主打产品却只是迎合低端客源层的观光游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不具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只能满足低端的观光客的需求,而国内外旅游市场上,观光产品的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团费)很难上得去。海南岛远离祖国大陆,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游客而言,海南岛是其远程出游目的地,交通成本(机票)在团费中必然占一大部分,因而相对于低端游客来说,参团游海南是其奢侈的消费行为。海南与其它地区的低交通成本观光产品竞争必定处于劣势,在交通成本压不下来的情况下,海南旅行社要抢到客源往往在地接团费上往下压,势必造成团费越来越走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和市场营销学的竞争导向性原则,海南旅游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拥有全国垄断性、独一无二的、世界少有的、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旅游资源的优势,以一流的度假旅游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启动国内外高中端客源市场,使高中端游客尽管花了较高的交通成本但能很好地体验海南、享受海南,感觉“值”,从而为海南带来较高的旅游收入这样运行下去,也能给低端的观光游市场起到“示范”、“拉高”的作用,从而带动低端观光产品和低端客源层逐步走高。2、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海南是单一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全省人口仅8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0%,经济欠发达,以至岛内旅行社在外地组团社面前因为只能接团、不能输出客源而缺乏议价能力。至今,我国已经开放6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地,许多国家以及港澳地区采取一系列的促销措施吸引中国游客,各省也纷纷加大旅游宣传投入。竞争的结果使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的接团价格迅速下降。海南许多旅行社受实力所限在没有独立开发产品能力或开发旅游产品又难以得到价格保护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客源量,不断降价成为促销同质的观光游产品的基本手段,最后形成海南旅游产品形象价格为“零团费”或“负团费”的经营模式。3、岛内旅游要素结构失衡、旅游市场管理不到位的状况难以迅速扭转。海南省经济和旅游还都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阶段,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政府法规、行业规则、人们自觉依法和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现有法规得以有效执行的必要监管手段等都不完善。与此同时,一些在经济转型期政府和部门所必须承担的统一管理的责任,被当做“开放”而提前“放开”了。这种情况导致旅行社蜂拥而起,曾经一度达到上千家。尽管近几年名义上逐渐将旅行社压缩到如今的158家,但被砍掉的旅行社却以“黑社”、承包或挂靠部门的形式继续独立经营。同样,海南省旅游汽车、住宿客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观光点、购物点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