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镇三河社区农村产业发展规划XX市XX县区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发展规划2018年3月顺河初中学校发展规划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一)学校基本情况顺河镇顺河初级中学始建于1940年,1967年7月改为顺河初中。学校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7708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餐厅各1栋,音体美功能室各一个。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绿化面积360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324人,是一所寄宿制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职教师36人。教师学历: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本科学历3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4.4%;专科学历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6%。教师职称:高级教师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7.7%;一级教师2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3.9%;初级教师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3%。信息技术装备: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一个,配有计算机60台,班班通8套,教师办公电脑12台,基本实现了教师之间网络资源共享。其他教学设备:图书室,阅览室,音乐、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体育活动室,广播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准备室和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较为标准、规范的篮球场2个,运动场一处。(二)学校发展优势学校以“厚德远志、勤奋求知”为校训,以“团结守信、自强求真”为校风,始终坚持“奠学生发展之基,构教师成长平台”的办学理念,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严抓学生行为、品德教育,施“素质教育”,立“成人成材”之道,严格办学、严格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呈现出健康、和谐、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1、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第1页共8页学校初步提出了“奠学生发展之基构教师成长平台”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学校精神、教育使命、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2、校内风气正,教师干劲足,社会声誉好。受学校多年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校内风气正,教师干劲足,工作中心地位突出,学校整体氛围良好。曾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管理规范,社会声誉良好。3、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常规管理初显成效。学校常规制度建设与管理能力随着学校发展的实际不断修正与完善。4、课程与教学改革氛围浓厚,有一定基础。校内教师研讨交流氛围比较浓厚。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课程实施重视,且注重督促指导。校本研修初见成效,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探索实践中。学校从2016年起,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课堂研究历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的经历,使全校教师的观念不断转变,逐步从不理解转变为主动参与。5、初步探索德育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初步形成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行为,用校纪班规规范学生行为,用评先创优发展学生行为的德育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育人原则。6、学校地理环境优势明显,迎来发展良好机遇。学校座落在美丽的淠河西岸,位于六单路与郭顺路交叉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南靠六安主XX县区,北接霍邱、XX县区两地,东连XX县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各地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此沟通与交流。生源充足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我校今后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三)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1、学校文化构建不够和谐,整体水平需要提升学校理念文化体系还没有构建完整,尚不能进行科学清晰的阐释,校训、“三风”建设内涵与学校办学理念不相匹配,第2页共8页学校各项管理不能很好地体现办学理念。2、课程建设水平需加强,实施过程有形式化倾向学校校本课程没有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不能体现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教师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课程的开设质量。3、课堂教学改革有待深入,课堂教学效益偏低学校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与经验,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外在模式的研究。本质的课堂教学受到忽视,不能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整体性设计课堂教学,教改理念与课堂实际操作相脱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课堂问题生成能力较差,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少教多学、先学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