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月·中华情”2005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节目方案中国中央电视台CHINACENTRALTELEVISION一、背景与宗旨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普天同庆,合家团圆的良宵佳节,也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节日、共同的期待,文化同宗,情感同源,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共一轮明月,共叙亲情乡情,共同感悟中华文化母体巨大的历史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是中秋晚会的一贯主题。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直播中秋晚会是我台国际频道一年一度重大的节日盛典,旨在搭建世界华人情感沟通的舞台,增加全世界华人的民族向心力,共庆佳节、共享盛世,同时充分展现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迄今已经举办了8届;晚会气势恢宏、阵容强大、立意深远,节目精彩纷呈,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中秋之夜,团圆之夜。今年的中秋晚会将依然延续面向世界华人同胞亲情相依、呼唤统一的主题;随着台湾连宋和新党相继访问大陆,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朗局面,因而,表达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骨肉亲情和盼望和平统一的美好祈愿,成为本次晚会的重要背景和主题之一。同时,晚会在格调和节目选择上将突出武汉的城市魅力,对民族文化进行现代化时尚化的改造,展现现代化中国的自信和开放的胸怀;做到既代表中国整体,又充分展现武汉特色,同时融合最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艺术形式,在表现地域文化的同时,更强调向世界开放、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化姿态,使得中秋不仅是中华儿女团聚的日子,更成为中华文明融入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切口。此次中秋晚会在武汉举办,在创作上有如下几点考虑:其一,作为荆楚腹地,武汉人文积淀深厚而独特,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无论是精巧的青铜刺绣、木竹漆器还是人们熟知的《阳春》、《白雪》,以及高古雄浑的黄鹤楼,雅致浪漫的知音琴台,无不闪烁着楚文化的魅力光华;编钟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之一,浪漫瑰丽,经岁月历练而幽远不绝;庄周散文气势浩荡,意象峥嵘;屈原之楚辞“气往轹古,惊采绝艳,”充满惊世骇俗的奇异之美;楚文化超越常规的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惟楚有才”的气魄更是古今相通,其念祖、爱国之情,比中原文化表现得要更为强烈和深沉。本次晚会有必要对楚文化进行挖掘,力求展示历史武汉“楚风楚韵”瑰丽多姿的一面,而同时应该加入大量新时代年轻时尚的创作元素,充分体现“鲜、亮、新”的外宣理念和时代风貌。其二,武汉是辛亥革命打响反对封建帝制第一枪的地方,也是国共第一次携手合作的地方,对今天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对台工作的四点重要讲话,我国人大制定了反国家分裂法,连战、宋楚瑜和郁慕明台湾党派领导人相继来大陆访问,掀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在海峡两岸及国际上均产生了重大反响。所以,在此时刻,举行大型的中秋大团圆活动,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而联络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沟通全球华人华侨的情感必将是此次晚会的重要主题与动情点之所在。其三、武汉是中国六个特大城市之一,历史上武汉商业发达,汉口曾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曾经是仅次于上海的国际性通商口岸。而今,武汉跨长江、汉江两大河流,九省通衢,人杰地灵,更是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成为中国现代化成就的代表之一。武汉也是一座拥有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的优秀旅游城市。因此,向全球展示武汉的城市面貌以及活力十足的当代中国的崭新风貌,将全球华人的目光聚焦在中国,聚焦在武汉,也是此次晚会的一大主题。二、总体创意1、晚会风格晚会在总体风格上将坚持“中华情”时尚化、国际化、大型化的一贯风格,面向港台及海外华人华侨观众,突出鲜明的对外传播的特点,注重在中秋主题中结合武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形成全球华人欢聚大武汉、共赏楚天月的感人场景。晚会在总体立意上,立足武汉、面向整个华人世界,以武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现代化辉煌成就为载体,凸显中国的整体形象。二、总体创意2、会场设置晚会将设立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分别展现不同的主题,三地通过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