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题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9月日荔湾古建筑调研冼文滕指导老师:熊砥柱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9城规3109010101前言:现存荔湾古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兴建,当时正值中国封建小农经济与外国资本经济碰撞过渡融合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筑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大都在保持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入了外国的某些建筑风格,这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荔湾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凝聚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智慧,也反映了近代广州人的生活习惯。关键字:荔湾建筑西关大屋陈家祠骑楼历史由来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广州从秦代到民国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地区,集中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是传统风貌、城市格局和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所在地。今日荔湾荔湾区位于广州繁华市区西部,地处珠江东、北岸,交通枢纽纵横交错;北接火车站、白云机场;南有人民桥、珠江隧道贯通珠江两岸;西边有珠江大桥飞架东西,连同南海、佛山;西南有京广铁路广州货运南站及广州港新风作业码头;更有107国道,广佛高速连接广深高速公路,直通香港;广州地铁Ⅰ号线及内环高架路纵贯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全区,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使荔湾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商家必争之地。如今的荔湾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地处广州市城区的中心地带,是广州的商业重地。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传统的商业旺区,黄沙形成了大型海产批发市场,南岸路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建材市场。行政区划大调整后,新荔湾更是拥有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现代商业商务带,以及广州花博园、岭南花卉市场两个大型花卉市场。荔湾老建筑因为荔湾自古以来便是商业重地,在思想文化上具有开放性,兼容并蓄。所以,西关大屋、陈家祠和骑楼等不同类型建筑在不同时期遗留下来,承载着当时的历史人文。通过考察这些建筑,令人加深对荔湾的认识和了解。西关大屋结构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一般大屋为二三进,形成颇多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厅、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颇为典雅清幽。大厅大厅是大屋的主体建筑,面积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厅红栋(主梁油红漆〕黑桷(木角油黑色)白瓦(衬瓦涂以白色),宽敞宏大。为使大厅更加明亮,屋顶错落装以明瓦即玻璃瓦。正厅后面是头房(或广州西关大屋集萃(20张)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夫妇居住)。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布置。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粪便垃圾等多种功能。陈家祠结构布局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