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今天我介绍的是:生命科学——《我们的身体》单元当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事物的时候,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逐渐增多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把它们纳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去。此时的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对象,而当我们引导学生对身体关注的时候,熟悉的身体活动与陌生的身体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熟悉的身体一下子变得陌生了。诸如身体为什么会动?人体外形为什么是对称的?吃下去的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运动以后呼吸与心跳为什么会有变化等等,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了问题接踵而来。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研究可能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展开了“我们的身体”这个单元包括七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而《身体的结构》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是后续学习的主要线索,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身体;二,身体怎样工作。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观察我们的身体”这部分,并设计了儿童喜爱的游戏体验、小组合作等,让他们形象地认识到人体左右对称的特点以及各部分的科学名称。希望通过亲历活动,激发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总体了解,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学生三年级时曾经学习过“动物的身体”,但对人体的结构并未探究过。虽然内容不同,但方法相似,都需要运用到科学的观察顺序和方法。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和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另外,在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因此,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将会成为研究的主要线索,所以这里的教学设计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通过上堂课的学习,知道了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知道了这些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这堂课的观察活动中要向学生们介绍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学生将会有机会体验上肢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动作的。作为人体组成的一部分,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肌肉不仅参与身体的运动,而且是许多重要器官的组成部分。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要研究的是骨骼与肌肉共同作用于肢体运动的功能。教科书突出的是它们彼此之间在肢体运动上的协作,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有联系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学生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可以说很熟悉又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这属于自己身体的部分,说陌生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他们没有接触过,只知道可以走、跑、跳,却不知道为什么可以那样,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当学生看待身体结构的视角从外形特征转换到功能,以系统来划分身体结构后,后续的下一课《跳动起来会怎样》可以以此为线索进行展开第3、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和“跳动起来会怎样(二)”,在学生开始关注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联系与作用后,我们又转折到另一个方面了解身体,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学生通过活动,在每分钟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增多这一现象入手通过采集数据讨论“跳动起来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和“跳动后心跳为什么会加快”两个问题,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前面两节课大部分介绍的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本课的教学涉及到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摄入体内,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如果以“跳动起来会怎样”作为本单元的一个引子,本节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也是在回答一个相关的问题“跳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从哪里来呢?”本节课和下一节课“口腔里的变化”都在表现一种人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