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空调市场现状分析平均价格上涨空调:一季度市场零售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6%GfK中国公司席济航虽然进入2006年冷冻年以来,空调市场显得有些沉寂。但伴随空调原材料上涨所带来的空调价格的走高,使得今年一季度开始,空调市场再度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成都武汉上海市场大幅衰退根据全球权威的市场研究公司GfK对全国65个城市空调零售市场的监测结果,今年第一季度,空调零售总量对比去年增长了5.6%。其中,华中地区出现较大负增长(-9.4%),而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涨幅较大,分别为12.1%和14.2%(见图一)。其他几个区域市场的容量变化情况分别是:西南地区轻微负增长(-0.1%),华东地区(+6.9%),华北地区(+9.6%),西北地区(+5.8%)。在几个主要的空调指标城市中,南京、广州、杭州、深圳市场增长突出,济南、北京、重庆也表现不俗,而成都、武汉、上海市场却出现大幅的衰退(见图二)。具体看来,各城市增长率分别为:北京(+9.9%),济南(+16.1%),上海(-14.4%),南京(+78.3%),杭州(+33.8%),广州(+34.1%),深圳(+23.3%),成都(-20%),重庆(+7.4%),武汉(-15.8%)。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华中地区历来是全国的价格低谷,属于特价机为主的市场,在各主要厂商大幅缩减特价机投放量的今天,市场缩减是必然现象;而上海市场的传统白色家电普及率本来就很高,接近饱和状态,市场增长率逐渐降低也属正常现象。成都市场在历经剧烈的渠道动荡后,家电连锁专卖店的份额已经超过80%,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中国美一家就占据了成都市场的半壁江山,但2006年一季度专营店的销售业绩都出现了不振的情况,直接导致整体成都家电市场的缩水。品牌集中度:前三品牌占43%的市场品牌数减少在GfK所监测的65个城市中,2006年第一季度品牌总量由去年同期的77个减少到61个,但前十品牌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顺位出现一些变动。品牌集中度方面,前三品牌占整体市场的43%,前十品牌占整体市场的76%,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见图三)。由此可以看出,空调市场已经由高速增长期进入稳定期,一线和二线品牌阵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之后会有三线品牌陆续退出市场,竞争层面也逐渐由恶意的价格竞争转向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新品型号增一倍多另外我们还发现,今年一季度上市的新品型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还多,达到828款,占全部型号数量的16%,表现出厂家对淡季市场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升高(见图四)。厂家通过不断上市新品来吸引渠道关注,增加渠道销售,以使自己在旺季到来的时候占据主动。然而,厂家的这种做法却叫好不叫座。数据显示,占全部型号16%的这些新款机型的零售量仅占整体市场的2%(见图五)。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厂家今年调高了供价,使得新品零售价格较高,另一方面则因为去年老品的渠道库存较大,零售商更希望在旺季到来前将老品清空,而未将新品作为主推产品。分体壁挂机份额升至76%壁挂机:3.2KW机降幅明显在GfK所监测的65个城市中,2006年第一季度分体壁挂机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4%上升至76%,柜机则相应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见图六)。其中:分体壁挂机中,2.3KW机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0%降低到17%,2.6KW机由去年同期的25%上涨到27%,3.2KW机由去年同期的30%降低到26%,3.6KW机销量由去年同期的21%上涨到25%,而其他大功率分体壁挂机比去年同期上涨1%,达到4%。GfK的相关研究人员认为,3.2KW机之所以会出现较大的降幅,主要来自华中地区负增长的影响,因为3.2KW机是华中地区的销售主流产品。柜机:5.0KW机、7.1KW量增GfK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柜机中的4.3KW机由10%下降至8%,5.0KW机由40%上涨至42%,6.0KW机由14%下降至12%,7.1KW机由32%上涨至34%,而其他大功率柜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排除节能因素,在同一类型的空调器当中,人们更乐于购买较大功率的机型,例如1.0HP分体壁挂机中2.3KW与2.6KW机,1.5HP分体壁挂机中3.2KW机与3.6KW机,2.0HP柜机中4.3KW与5.0KW机,2.5HP柜机和3.0HP柜机,消费者更乐于购买后者。由于以前2.3KW、3.2KW分体壁挂机、4.3KW柜机中的特价机比重较高,使得这种迹象表现不是很明显,然而今年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