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于Linux的TCP通信服务器端的实现2.1设计要求大家好,今天,与教研室老师商量了一下题目,觉得你们组的这个题目有点难度,而且时间比较短,用LINUX可能会比麻烦,一是它使用的vi命令比较复杂,另外编译环境的安装也比较麻烦费时,而我们每个老师要带4个组没有太多时间,这周我们又要内审检查考试卷子,所以现在更改一下设计内容,不要求在Linux下做了,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来做,多线程服务器端,用C++语言或JAVA语言。这样都做好了,如果有时间再熟悉一下Linux环境,等以后毕业设计的时候再实现Linux下的服务器。不知道你们的想法如何?也不知道你们以前是否有熟悉Linux的?如有什么问题请随时跟我联系。2.1.1设计目的在linux环境下,掌握TCP通信的服务器端实现方式。2.1.2基本功能要求和设计目标(1)能够侦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2)建立独立的数据通信链路;(3)在通信两端建立对等的通信协议;(4)完成数据包的收发与存储;2.1.3扩展功能实现视频监控数据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收发。2.2参考示例2.2.1案例说明(1)TCP三次握手机制为实现服务器端的TCP通信功能,服务器端需要能够接受多个客户端的通信请求,并建立多条TCP通信链路。TCP的连接建立叫做三次握手。①客户端发送一个带SYN标志的TCP报文到服务器。这是三次握手过程中的报文1。②服务器端回应客户端的,这是三次握手中的第2个报文,这个报文同时带ACK标志和SYN标志。因此它表示对刚才客户端SYN报文的回应;同时又标志SYN给客户端,询问客户端是否准备好进行数据通讯。③客户必须再次回应服务段一个ACK报文,这是报文段3,如图1。数据传输是在连接建立后,双向的数据传送就可以开始。客户和服务器都可以在两个方向传送数据和确认。图1TCP协议建立连接三次握手过程(2)套接字(Sockets)的概念Windows下网络编程的规范——WindowsSockets是Windows下得到广泛应用的、开放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编程接口。Socket又称套接字,是进程之间通信的抽象连接点。可以通过一个形象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现实生活中的电话是人们联系的常用工具,双方只要使用两部电话机就可以交谈。在计算机世界中,两个程序就是使用Socket进行通信的,一个Socket就好比一部电话机,两个程序在网络上通过一个双向链路进行通信,这个双向链路的每一端就成为一个Socket。进程之间要通信,首先要建立各自的Socket,就像要打电话一定要先有电话机一样,打电话时每部电话机都可以说和听。与此类似,每个Socket也都可以进行读/写操作,读/写操作时分别要用到Socket中的输入流和输出流。建立连接后,客户程序可以向Socket里写入请求,然后服务器会处理这个请求,并把处理结果通过Socket送回。服务器应用程序一般监听一个特定端口以等待一个客户的连接请求,当一个连接请求到达时,客户和服务器建立一个通信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客户被分配一个本地端口号并且与一个Socket连接,客户通过写Socket来通知服务器,通过读Socket来获取信息。类似地,服务器也获取一个本地端口号,它需要一个新的端口号来监听原始端口上的其它连接请求。服务器也给它的本地端口连接一个Socket,读写来自客户的请求。根据网络通信的特征,套接字可分为两类:流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①流套接字流套接字提供双向的、有序的、无重复并且无记录边界的数据流服务,它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网络传输层可以将数据分散和集中到合适尺寸的数据包中。流套接字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双方进行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建立一条路径,这样既确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的路由,又保证了双方都是活动的、可彼此响应的,但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个通信信道需要很多开支。除此以外,大部分面向连接的协议为保证发送无误,可能会需要执行额外的计算机来验证正确性,因此会进一步增加开支。②数据报套接字数据报套接字支持双向的数据流,但并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序性的和无重复性。也就是说,一个从数据报套接字接收信息的进程有可能发现信息重复,或者和发出时的顺序不同的情况。此外,数据报套接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保留了记录边界。对于这一特点,数据报套接口采用了与现在许多包交换网络(例如以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