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业务工作目标20XX年,全市民政系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为目标,以用心服务、公平服务、依法服务、创新服务为标准,以规范化建设为主线,横向贯穿党务、政务、财务、事务,纵向引领市、县、镇、村,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动民政工作站在高起点、实现新跨越,为全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做出新贡献。一、社会救助工作(一)大力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认真研究制定一套科学、权威、实用的低保对象评定操作规范,从根本上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真正实现低保审批过程公开、程序公平、结果公正。第一季度在XX县区试点,第二季度召开全市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进行推广。(二)建立救助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和孤儿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按照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关于东部地区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2300元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三)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强化“救急”功能,从救助的对象、标准、程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真正实现救助第一时间、保障无缝覆盖。(四)开展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工作。抓住全国试点机遇,依托“市阳光民生综合救助系统”,实现与房管、车管、金融等部门信息共享,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基础上,实时核查比对申请救助对象的家庭房产、车辆、存款等状况,使收入核对结果更加真实、科学、有效,各项救助审批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五)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低保、五保等救助对象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将个人自负部分报销比例从30%提高到50%以上,在全省保持较高水平。在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救助对象住院和门诊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为救助对象就第1页共7页医最大程度提供便利。二、减灾救灾工作(一)规划建设市救灾仓库和应急避难场所。上半年完成立项,年底前启动实施。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储备库覆盖范围,规范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调运机制,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提高物资调配效率,切实增强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响应水平和救助能力。(二)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重点健全市、县两级救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切实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应急协调;建立完善各级救灾应急预案,强化演习演练,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继续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一)福利机构建设和管理。抓住省厅对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最后一年给予奖励扶持的政策机遇,全面完善、提升县级社会福利中心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在XX县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处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上半年抓紧立项、规划和审批,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推动市社会福利院发展提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做大做强精神专科为重点、以培育引进专业人才为保障,全力打造精神病专科领域特色品牌、实施医疗养老特色服务、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特色培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二)福利政策创制和完善。一是建立城市“三无”人员福利化养老保障机制。按照集中供养每人每月84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对城市“三无”人员给予制度性保障。二是出台《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三是规范高龄补贴制度,将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针对百岁以上、90-99周岁、80-89周岁不同年龄段,分别制定全市统一的补贴标准。(三)儿童福利事业。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第2页共7页统筹解决孤儿安置、生活、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孤儿养育亲情化、专业化、家庭化。以市儿童福利院为依托,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重度脑瘫儿童康复代养工作,向社区和家庭提供辐射服务。(四)福彩事业。强化规范管理,深挖市场潜力,做好营销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