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饲料原料市场大豆:一、全球大豆供应形势主要特点美国大豆生产连续两年大丰收,大豆供应充裕;本国大豆压榨需求稳定增长,但由于目前中国和欧盟采购美国大豆量出现大幅度减少,导致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大幅度上升至20年来的创记录水平。1.美国大豆出口下降是库存上升的根源2.中国欧盟采购美豆数量降幅较大3.南美大豆产量保持稳定增长4.中国大豆进口量稳定增长5.中国对南美大豆的需求热情有增无减(南美大豆价格的竞争力)5.1本年度前4个月,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万吨,同比增长7.6%,显示需求良性。5.2中国减少美国大豆的进口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实际需求的下降,而是改为了从南美进口,表明南美大豆同期价格更有竞争力。二、全球大豆价格波动特点1.大豆供给更加依赖南北美生产当前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的当年度的大豆总产量已经超过了全球总产量的80%,我们看到,2001年以来,大豆价格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局面,这并不是因为需求的暴增暴减所引发,恰恰是因为全球大豆产量的不确定以及市场对此种不确定所产生之预期的强化密切关联。这可以总结为大豆价格波动的"天气偏好"因素。2.异军突起的南美力量1994年,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之和只有3840万吨,2005年达到9200万吨,11年增长1.4倍。当前巴西阿根廷大豆总产已经超过美国占据全球43%的份额。因此南美力量必将越来越对全球大豆供给、贸易以及价格波动机制产生深刻影响。3.中国龙-全球大豆消费的火车头1995年中国从大豆出口变成进口国,当年度的进口量只有区区16万吨,2005年度已经达到2580万吨,10年来沧桑巨变,令世界瞩目。中国的大豆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控制了90%的全球大豆出口市场,而三国出口大豆的43%来到了中国,因此中国的需求对世界大豆价格的影响深刻:在丰收年份,中国的需求支撑全球大豆价格;在大的减产年份,中国的需求容易成为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火上浇油力量。这就是所谓"中国因素"。4.本年度大豆进口量推测2006年2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约145万吨,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海关进口统计量875万吨,合计1020万吨,比去年同期的963万吨增加57万吨,增长5.9%,假设增长率不变,则本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可能达到2730万吨,与美国农业部当前的预测基本一致。根据99/00至04/05计6年中国大豆进口的平均月度比重,模拟本年度的中国大豆进口月度到货量如下:10/一五0、11/190、12/220、1/160、2/一五0、3/220、4/210、5/一八0、6/240、7/340、8/340、9/320合计2720-2730万吨三、豆粕行情分折与推测*美国大豆库存水平高企*南美大豆产量继续增长*南美大豆对美国大豆的出口竞争的加剧*全球范围的禽流感的干扰与影响*全球大豆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使得大豆价格承压*中国进口需求的稳定增长*生物柴油需求的亮点对豆油价格的拉动*全球商品价格的通胀因素、美元汇率的疲弱、能源期货价格的高企等*新年度美国大豆产量的不确定性对大豆价格提供潜在支持四、逢低采购将可能是今年饲料企业豆粕采购的基本策略*在南美市场大豆市场的压力体现之时,出口基差回落,国际海运费低位运行时,将是饲料企业采购豆粕的一个好时机。*如果大连5月豆粕期货价格快速回落至2100-线时将是一次尝试买入交割的机会。*在美国进入春夏大豆天气炒作阶段,注意保持合理库存,不可盲目过分杀跌,密切关注产量变化。氨基酸:一、赖氨酸1.产能快速增长(1)国外赖氨酸帮商扩产,特别是味之素公司,该公司巴西厂、泰国厂和中国厂扩产,从而使其产能达到20多万吨,再加上ADM、希杰、BASF、协和等厂家,国外赖氨酸产能达到60万吨。(2)近年,国内赖氨酸产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1年,我国赖氨酸产能不足5万吨,2005年末增长到六、七十万吨。2.供过于求近年来国内赖氨酸需求增长较快,2001年赖氨酸需求量为10万吨,2002年为12万吨,2003年达到一五-16万吨,2004年约一八万吨,2005年约20万吨左右,预计今后几年,赖氨酸需求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随着赖氨酸产能的增加,产量大幅增长。以国内赖氨酸生产为例,2000年,我国赖氨酸产量为1.77万吨,2005年达到近30万吨(全部以98.5%赖氨酸计算),出现了严重会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