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电影电视教学实验方面的一些经验我在电影电视教学实验方面的一些经验中国电影工业面临着许多问题,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也是一个不可回避事实。正是由于某些人那种遮遮掩掩的态度,使得中国电影界没有办法正面地对这些问题并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研究,找出症结所在,进而大胆进行改革。比如说,最近出现这样一种提法:要重视电影的可视性,或称观赏性。听着都让人觉得可笑,什么叫“可视性”?电影本来就是“视”的,一百年来观众始终在“看”、电影,我们都说“看电影”,没有人说“读电影”,小说才是读的。怎么到了一百年后我们的电影专家才悟出来,原来电影是“看”的,原来电影还有一个“可视性”。在电影诞生一百年后中国电影界才提出电影有“可视性”居然没有感到滑稽可笑!其实,这是一种遮遮掩掩的态度。明明大多数人终于明白了过去对电影的认识很多是错的,所谓“电影综合艺术论”对电影的制作起了坏作用。它是有害无益的理论,可就是没人有勇气否掉它,只是拐弯抹角地提出了一个“可视性”,原来我认为,现在有人已经较少提综合论了,或者不提了,奇怪的是在总结电影问题时,综合论还是经常要冒出来。可是现在在1999年末,通过INTERNET网上的交流,我发现情况并不是有所好转,而是非常严重。一般观众已经多少习惯看这种实质上是文学纪录片,舞台纪录片的东西,而热爱电影,并多少接触一些理论问题的普通观众则全是综合艺术论的观点,虽然他们本人并不知道这是综合艺术论。可悲的是,普通观众大都认为,这就是电影理论。他们大概从来没有听说过SIGHTSANDSOUNDS,光与声,也没有听说过什么叫视听语言。他们知道的就是电影象戏剧,象文学,(象绘画、象音乐,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知道的是,故事是最重要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故事是怎样讲的。面对着电影银幕在看在听,却不知道电影是怎么讲的?!岂有此理?他们也喜欢看好莱坞影片,但是他们实际上根本不知道是好莱坞电影儿的什么因素吸引了他们。换个综合艺术论者来拍拍看就真相大白了(准没有人看)。有人甚至说光和声是不重要的,因为他们心目中只有故事电影,他们只考虑那个故事。因此只有光和声,没有故事,那叫电影吗?他们甚至没有能力把问题反过来想(大陆中国的中等教育不允许学生反过来想),也没有人引导他们想过这个问题,(连大陆中国的那些自封的电影美学家也是“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光和声,那就根本不会有电影和电视。不!他们是高尚的“电影美学家”!他们考虑的是“艺术”!是“艺术形象”!综合艺术论的研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是艺术家,怎能考虑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我不懂!”)不研究电影是什么,而是眯缝着眼睛,看看电影象什么。所以那些缺乏科学性的普通观众就非常能接受这种非电影的理论。对于电影的本体,这些普通观众一无所知,综合艺术论能使他们说出这样愚昧无知的话来:你们研究本体的人不了解观众。他们象那些综合艺术论的电影专家一样愚昧,他们甚至不知道,不了解观众就没有办法研究电影本体。他们甚至把本体论,电影发明的原理归为周传基“一家之言”、“周传基理论”。更有甚者,“你他妈的周传基算什么东西!”在INTERNET上,骂人是一种自由的享受。这就是中国电影电视的现状,简直令人啼笑皆非。又如,引进外国钜片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但是有些人又是遮遮掩掩,说什么引进钜片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激起观众对看电影的兴趣。这种鬼是在骗谁啊。他自已信吗?这种人有资格哪怕是当个小科长吗?简直是痴人说梦话,自欺不欺人。这句话应该载入史册。要知道,观众对电影始终都是有兴趣的,但要看是什么电影了。好莱坞始终想侵入中国这个巨大的电影市场,而不得其门。(关于文化大革命后好莱坞试图打入中国电影市场的过程,我将另文介绍)最后它很聪明地找到了中国电视这个缺口作为在中国培养观众看好莱坞电影儿的习惯的阵地。用中国的电视来打击中国的民族电影。妙!可以称作“借刀杀人”吧。它的这一招非常成功。试看我们的影迷和影评家们现在都是开口闭口金像奖,好象谁知道有关金像奖的一点点事儿,那就是电影专家、电影权威了。他们非但一点儿也不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