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VIP免费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_第1页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鉴赏)史俊杰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批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方法。《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作品起笔则“赋草”,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诗看似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的原野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而作者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我们造成一种春草繁茂的印象。《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离离”是用来描写一种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状态。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二句的重点在“荣”,而不在“枯”。这就为下面的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了铺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据说此二句尤为顾况所赏识,原因在于它不仅展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着人在逆境中不甘颓废,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一点在当今,在久远的将来,以至于永远,对人们都是有着积极的、深刻的启示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诗极言春草的茂盛、原野的辽远及春日的晴明和煦。“古道”、“荒城”紧扣题目中的“古原”,用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界的光景常新作对照,以“侵”、“接”二字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辽远的景象,既简明又传神,可谓体物描写之精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至此,方见回扣远送“王孙”这一主题。在这里,王孙借指作者的朋友。在古典诗词中,用春草之繁茂借喻别离之情的传统,由来已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江淹《别赋》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白居易则极尽描绘春草繁盛之能事,而结句用,“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将抽象的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化为触手可及的具体可感的形象,细细品之,情之切,意之浓,可见一斑。朴素的语言,平时的叙述,永恒的规律。表面写草,实则每一句都蕴含着送别朋友难以表述的情怀。“古原”、“草”、“送别”桥面融合,意境浑然天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