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下面是。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 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 780 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间。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 806 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807 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 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810 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 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 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 815 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 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 年到任。820 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