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贸工作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为鲜明导向,以结构调整为关键环节,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节能减排为倒逼机制,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壮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市工贸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二、总的要求做好20*年全市经贸工作,总的要求是,围绕“一条主线”(即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三化”进程(即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实现“四个转变”(即在发展理念上从速度优先向“好”字优先转变,在发展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发展模式上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在发展层次上从“泰州制造”向“泰州创造”转变),确保全面完成工贸经济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工贸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三、主要目标根据2007年全市工贸经济运行情况和对20*年工贸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以及“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市20*年工贸经济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是:全部工业现价产值增长18%,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增长20%,增加值增长16%以上,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8%以上,工业品产销率为96.5%;全社会技改投入增长25%以上;新办私营企业数3500个,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200个,民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增长20%;新开发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30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主要工作目标是:全部工业现价产第1页共8页值增长20%,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增长22%,增加值按可比价增长20%,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0%以上;工业品产销率为97%,全社会技改投入增长30%以上;新办私营企业数4000个,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300个,民营经济累计注册资本增长22%以上;新开发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新产品33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5%。四、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20*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为鲜明导向,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按照调高产业层次、调优产业结构、调新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加快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端制造业和高成长性服务业为主体的先进产业体系,努力建设结构高度化、布局合理化、企业规模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先进制造业基地。1、扎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要加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要以调优产品结构、提升研发能力、创新营销方式、推进医药城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发展以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为重点的医药产业;按照扩大投入、优化结构、拉伸链条的思路,加快培育以家电、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机械、机械基础件为重点的机电产业;抢抓世界船舶市场新增需求与更新需求双重拉动以及世界船舶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遇,突破关键技术,扩大生产能力,抢占市场份额,加快发展以集装箱船、特种化学品船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为重点的船舶产业;以大企业为依托,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提高集中度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发展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化工产业,努力形成技术先进、成长性强、关联度高、布局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提升产业的规模、能级和综合竞争力。20*年,四大优势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力争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二是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重点在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等领域的集聚度和竞争力上求突破。第2页共8页新能源产业重点是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胶体电池、光伏电池等;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新型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