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论》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第1学期题目:啤酒分销实验的系统问题思考学生姓名:钱彬学号:20091347038院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班级:09物流管理01班任课教师:吴敏洁二O一一年12月14日生产商批发商A批发商B零售商A零售商B零售商A零售商B用户用户用户用户啤酒分销实验的系统问题思考【摘要】啤酒分销实验是模拟啤酒生产、销售、消费供应链的运作过程。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原理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关键词】啤酒分销系统思想牛鞭效应利益最大化一、引言啤酒分销实验旨在研究在供应链信息不共享的情况下所作出的理性决策对供应链系统行为造成的影响,即每个成员角色如何控制自己的订货决策,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优化。同时认识供应链中需求异常放大现象,即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分析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并找出减少牛鞭效应的方法。假设我们的供应链由3个环节构成——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几个角色互相是独立的,在游戏开始后上游不知道下游将要下订单的数量。啤酒由制造商生产出来,先卖给批发商,然后再由批发商卖给零售商,最后在零售商的店里卖给最终消费者,即相邻环节之间存在物流(啤酒)和信息流(订单),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相邻发出的订单安排生产或订货。整个供应链如下图所示:订单和啤酒在相邻两个环节之间需要经过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也就是说零售商下的订单当天不会到货,要过两天才会收到,零售商第一轮下的订单,要到第三轮才会进入零售商的柜台。零售商的仓储成本为0.1元/罐/天;批发商的仓储成本为0.02元/罐/天;制造商的仓储成本为0.01元/罐/天。顾客需求服从正态分布,均值为7,标准差为1。如果库存缺货,不足以满足下游的需求,那么上游可以延迟发货,不足的部分,要对下游做出赔偿,每罐一毛钱。各扮演角色制定各自的订货策略,使得自己所在的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二、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化原理1、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指的是,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从相互作用是最根本原因来看,系统中要素之间是由于相互作用联系起来的。系统之中的相互作用,是大量线性相互作用,这就使得系统具有了整体。各个部分处于有机的复杂的联系之中,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样就有了每一个部分都影响着整体,反过来整体又制约着部分。2、系统的目的性原理系统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的影响,坚持表现出某种倾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这就是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是多元化的,有时还是冲突的。当系统以整体面目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对系统的不同的目的进行协调和权衡,将系统的目标分成不同层次、不同的重要程度、不同的时间序列,最终形成整个系统统一的目的。三、啤酒分销实验的系统问题思考1、啤酒分销中各角色分析符号说明:a)订单:Ocn、ORn、ODn分别表示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第n期(天)发出的订单(购买量);OMn表示生产商第n期的生产量。b)订单响应量:ARn≤Ocn、ADn≤ORn及AMn≤OMn分别表示零售商、批发商、和生产商对其下游采购量(订单量)的响应量。c)期末库存量:IRn、IDn及IMn分别表示零售商、批发商和生产商第n期期末的库存量。d)期末缺货量:SRn、SDn及SMn分别表示零售商、批发商和生产商第n期期末的缺货量。1.1零售商分析1.1.1零售商的任务零售商作为产品的最终出售者,是直接与消费者联系的,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情况。在这个实验中,每期周末零售商需要预测下期需求量,并结合本期期末库存量和下期的本期到货量来判断这期是否需要订货,如果预测下期需求量较少,而期末库存量和本期到货量足够的话,那么就不需要订货。反之,则需要订货。而且准确的预测下期需求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可以减少库存量,又可以满足需求量。零售商的主要任务如下: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