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国际贸易》期末复习大纲与模拟试题一、本报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确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题范围二、本学期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三、大家根据复习大纲结合课件和老师讲授(光盘)认真复习,对于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答疑信箱与我联系。非关税措施: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特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进口配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是指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做法。进口最低限价和禁止进口:最低限价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进口押金制:在这种制度下,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专断的海关估价制:海关为了征收关税,确定进口商品价格的制度为海关估价制。有些国家根据某些特殊规定,提高某些进口货的海关估价,来增加进口货的关税负担,阻碍商品的进口,就成为专断的海关估价。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质量认证(合格评定)、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这些标准和规定往往以维护生产、消费者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理由而制定。出口信贷: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国外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买方信贷:它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厂商(即买方)或进口方的银行提供的贷款。卖方信贷:它是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出口信贷的主要特点:1、出口信贷必须联系出口项目,即贷款必须全部或大部分用来购买提供贷款国家的出口商品。2、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贷款的利率,其利差由出口国政府给予补贴。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左右,其余10-15%由进口厂商现汇支付。4、出口信贷的发放与出口信贷担保相结合,以避免或减少信贷风险。出口信贷出口担保制:就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担保制主要内容:担保的项目与金额;担保对象;担保期限与费用;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直接补贴:是指当出口商出口某种商品时,由政府机构或行会直接付给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间接补贴:是指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商品倾销: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偶然性倾销:这种倾销通常是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务,在国内市场上不能售出的“剩余货物”,而以倾销方式在国外市场抛售间歇式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或摧毁所有或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市场之后,再提高价格。长期性倾销:是长期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在国外市场出售商品。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外汇倾销的条件:1、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2、其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