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信访工作难点与对策近几年,*市民政局始终把做好民政信访工作,作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受理各种来信来访案件基本做到处结不留积案,处结率达到了*.8%,对确保我市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起到了应有作用。但是,在当前利益主体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下,民政信访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与民政业务相关的新问题、新情况,亟待研究解决。一、当前民政信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以我市民政局20*年*-*月为例,共受理来信来访172件次,比上年同期增加73件次,增长率为73.7%。其中,涉及民政信访业务中与优抚工作相关的占84%,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提高生活待遇问题。目前在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在享受国家定补、抚恤待遇后,各市区基本上都给予了一定的群众优待金,但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相比还偏低。另外,实行兵役制初期的老退伍军人、带病回乡的军人因年事已高,要求政府照顾、要待遇的增多。老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去世后其遗属生活困难问题,有可能成为今后优抚对象上访的主要对象。二是要求解决治病难问题。目前,我市按照国家优抚政策规定“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卫生部门的公费医疗待遇”。这一规定落实的很好,优抚对象很满意。现在,主要是“三属”、三等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其中,患精神疾病的人员、因治病造成生活困难的来访有进一步增多迹象。在职伤残军人企业不景气下岗,要求保健金改领在乡抚恤金,按上级新精神要求已基本妥善解决,但治病还有困难。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因战争年代的伤处,随着年龄增长,或多或少对疾病有些影响,伤残军人要求调整伤残等级较多,优抚对象治病困难的问题依然潜留在基层。二、民政信访量持续上升的原因透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1页共5页一是社会体制转轨,利益格局重新调整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利益格局正在形成之中,民政优抚对象多数为社会弱势群体,应变能力较弱,受社会转型的冲击比较明显,因而对体制转轨也最易产生不适感,出现这样那样的疑惑,甚至对现状不满都是在所难免。二是部分民政业务涉及的政策法规较为滞后,亟待修订完善。民政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其政策法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如果政策法规的修订,不能及时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要求,就可能造成工作的被动性。如我国现行的优抚法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19*年颁布实施以来,20多年来都没有相应的充实和修改,已经无法覆盖整个庞大的优抚保障体系,有些条文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如条例中关于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应略高于或不低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优待金筹集有局限性,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足额兑现,也没有制定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优抚政策法规做保证,基层民政部门工作难度很大,群众不满意而上访。三是民政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与信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相适应。随着地方县市机构的改革,许多信访部门或撤或并,信访干部队伍不够稳定,民政工作中的信访是经常性业务,没有专门的信访联系机构,群众有问题在当地找不到解答或者得不到满意解答,就会越级上访,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四是民政信访工作中信访网络、信访制度建设和信访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民政信访工作的核心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是民政信访的关键,尤其是县、镇两级,只要人员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大量一般性尤其是咨询的上访就可在基础得到处理,但目前,基层民政信访网络和信访制度建设方面还有欠缺,像XX县区民政局那样建立村、片、镇、市四级信访网络并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不多,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发挥基层民政信访组织网络的作用,进而避免越级上访。三、解决民政信访难点问题几个对策1、以抓源头为主,认真解决难点、热点问题。难点、热点问题往往是群众信访的诱发点和爆发点,这些问题解决好了,第2页共5页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信访隐患。民政局信访工作,主要反映在优抚政策落实上。我们首先要集中力量加大优抚政策落实,为提高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和解决因病返贫为切入点,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要结合*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