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复习资料摄影发展过程及摄影的基本特征:1、出现背景:“针孔成像”原理的出现、西方绘画写实要求、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发展2、摄影术的诞生:第一张照片:法国尼普斯《窗外风景》真正摄影的发明人:1839年法国画家和发明家路易斯·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即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1841年,光学家沃格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相机,并配备了摄影镜头。1888年,首架使用胶卷的折叠相机——柯达1981日本数码相机Marica出现3、135相机(徕卡)、单反相机4、世界著名相机品牌:柯达、徕卡、瑞典哈苏、瑞士仙娜、德国禄莱、勃朗尼卡、佳能、尼康、富士、索尼、宾得、蔡司、奥林巴斯。世界四大胶片公司:美国的柯达1888、日本的富士20世纪初、德国的爱克发1873、英国的依尔福1879。加上中国乐凯。照相机的介绍1、分类、种类(1)按照品种分类: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2)按照使用的感光材料分类:胶片相机(胶卷)、数字相机(CCD、CMOS)(3)按照使用的胶片和画幅尺寸: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10照相机、126照相机、中幅照相机和大幅照相机等(4)按照相机的外型和结构:平视取景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折叠式照相机、转机、座机等(5)按照相机的快门形式:镜头快门照相机(又称中心快门照相机)、焦平面快门照相机、程序快门照相机等(6)按照相机具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自动调焦照相机,电测光手控曝光照相机,电测光自动曝光照相机等2、结构:机身(快门、取景器、胶片装置、闪光联动装置、自拍等设备)、镜头、取景器、后背、输片机构、快门机构、调焦与测距系统3、分类方式:(1)取景方式:旁轴、同轴(2)感光载体:胶卷、感光元件4、操作性能:全自动、半自动5、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特点:(1)直接通过镜头观察和聚焦影像,无视察。(2)用户手动控制。(3)镜头为可拆卸式。(最大的特点)(4)便于使用滤镜以及独立式闪光灯连用。(5)体积重量大,价格贵。(6)易损活动部件多。(7)拍摄时噪音较大。6、旁轴相机特点:(1)结构简单,价格便宜。(2)用户手动控制。(3)可连接独立式闪光灯或自带闪光灯。(4)通过取景窗进行聚焦,得不到和胶片上完全一样的影像,存在视差问题。7、120单反相机特点:(1)与135相机相比,120相机体积较大,但它采用的底片尺寸也更大,影像质量更高;与机背取景的大画幅相比,120相机又具有较好的机动灵活性,加上可以调整的画幅规格,使120相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2)可以更换后背,更具需要随时更换,十分方便。数码照相系统1.数码相机:是数字技术和照相机原理相结合产物,采用CCD(电荷耦合器件)或CMD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作为图像传感器,把光线转为电荷,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经压缩后存储在相机上的存储卡或内存卡上。2、像素值与感光元件(1)像素值:光点的分布状况。像素:在单位面积的CCD上,像素数越高,理论上其图像精度(分辨率)越高(2)感光元件:一般由微型镜头层,分层滤色片,感光层构成。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其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3)感光元件尺寸:即感光器件的面积。感光器件的面积越大,受光面积就越大,捕获光线越多,成像效果越好。(4)感光元件常用尺寸:1/3.21/31/2.71/2.51/1.82/34/3APS(25.1*16.7)全画幅(36*48)3、感光元件与像素的关系:感光面积越大,像素可做得更大。但是同样的像素,大的感光器成像越好,反过来说,同样的感光器,大像素的成像更差。白平衡:色温高偏冷,色温低偏暖。即暖色低色温。存储卡:部分相机自身带有一定容量的内存,但容量较小。影像处理器:是数字相机中用来分辨和解读CCD所传来资料的一组器件,它可以将影像传感器所生成的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4、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相比的优劣势分析。(第一次作业)优势:(1)拍摄效果不同:传统相机的卤化银胶片可以捕捉连续的色调和色彩。而数码相机的CCD元件在较暗或较亮的光线下会丢失部分细节。因此从现阶段来看,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不论在影像的清晰度、质感、层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