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问题探讨摘要。本文从国家治理视角中国家治理主体体系、职能体系、制度体系、能力体系等视点出发,研究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培育、保障机制建设等热点问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为政治组织的非权力监督,具有政治性、组织性、协商性、言论性、体制内异体性、合作性、界别性等基本特性。在承认当前中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发挥不甚理想的前提下,要理性、切实、全面、深入看待其实际作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需要胆、识、才、德、情。在综合能力结构中,胆是前提,识是基础,才是主体,德是支撑,情是动力。无胆,监督不出;无识,监督不中;无才,监督不力;无德,监督不硬;无情,监督不继。民主党派行使好监督权利,需要相应保障机制。保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主要指向监督客体的信息供给机制、后续压力机制,以及主要指向监督主体的权益维护机制、能力强化机制。关键词: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国家治理体系;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保障机制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主要研究视野有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其中被采用最多的研究视野是政治学。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视角有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公共选择、国家治理等。国家治理的概念并不新鲜,但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在当前比较流行。国家治理的主要视点有国家治理主体体系、职能体系、理念体系、制度体系、能力体系等。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主要研究方法有学理体系法、语义分析法、历史追踪法、社会调查法、中外比较法、类型比较法、量化评估法、态势分析法等。它们各有优点,但也有局限。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诸具体论题中,对其基本特性、实际作用、综合能力培育、保障机制建设四个论题关注度高。基本特性主要着眼于主体,属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作用主要着眼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属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为什么”的问题;综合能力主要着眼于主体,保障机制主要着眼于客体与主体之间关系,二者皆属于民主党派民第1页共9页主监督“怎么办”的问题。本文选择国家治理视角中国家治理主体体系、职能体系、制度体系、能力体系等视点,采用学理体系法、语义分析法、类型比较法等方法,探讨上述四个热点问题。一、确当描述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基本特性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为一种独立监督类型,有其不同于其他监督类型的独一无二特性集。单就其某个特性而言,其他监督类型亦有,但就其整个特性集而言,唯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独具。那么,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特性集中究竟有哪些元素呢。基于国家治理职能体系划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出发,可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国家治理职能体系有多种划分,最常见的划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部分。监督子体系是国家治理职能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职能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监督有政治性监督与非政治性监督之分,组织性监督与个体性监督之分,攻讦性监督与协商性监督之分,规制性监督与言论性监督之分,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之分。体制内监督可进一步分为自体监督与异体监督、敌对性监督与合作性监督、界别性监督与跨界别性监督等。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为政治组织的非权力监督,具有政治性(或公共性)、组织性(或集体性)、协商性(或温和性)、言论性(或话语性)、体制内异体性(或体制内外部性)、合作性(或建设性)、界别性(或派系性)等基本特性。(一)政治性。政治性也可称公共性或非私人性。在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中,政治性往往被理解为意识形态性,但本文所指有所不同,它将回归其词源学语义。在古希腊语中,“政治”(πολιτεια)源自“城邦”(πολιs),其词源学语义就是公共事务或公务治理,其拉丁语翻译(respublica)符合其词源学语义。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指向中共组织和其所领导行政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而不是私人行为,更不是非公共权力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政治性使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与一切私人性监督(窥探隐私行为、私家侦探行为等)区别开来。第2页共9页(二)组织性。组织性也可称集体性或非个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