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与思考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县委、县政府做出了《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坚持六大工程精准扶贫,推进六大片区区域开发,以清除绝对贫困为目标,确保平昌20XX年提前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户脱贫。平昌地处川东北、米仓山南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县,全省首批扩权试点县和百万人口大县。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3个管委会550个村(居)委会。截止目前,据统计,全县贫困村仍有14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9万人。实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通过调研,XX县区精准扶贫工作,经过一年时间的强力推动,制定了《六大片区扶贫攻坚推进规划》和15个专项方案,组建六个攻坚团队,干部蹲点驻村,县级部门结对帮扶,乡镇公开承诺,扎实推进六个精准,设立创业基金,积极回引创业,狠抓产业发展,全县上下掀起了脱贫攻坚的热潮,全年共计脱贫2.63万人,回引项目650个。虽然我县脱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实效,但经过调研,结合个人思考,发现精准扶贫工作中仍面临诸多的具体问题和潜在风险,直接影响着贫困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进程。自然条件较差造成扶贫开发难度大。我县146个实施精准扶贫的村,大部分离县城较远且海拔较高,地质条件恶劣,是典型的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这些区域,往往山高坡陡、耕地较少、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主要靠传统农业耕作维持生计,交通阻塞,条件落后,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更是滞后,造成农业生产水平较差,抗灾能力低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镇龙、笔山、喜神、望京、岩口、界牌、龙岗、马鞍、佛楼、福神、大寨、南风、黑水、土垭、板庙、元第1页共5页石一带尤其典型,扶贫面源广,扶贫点分散,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扶贫难度大。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三农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保、文化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贫困村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等四难问题依然相当严峻,生产生活条件与城镇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以走访的马鞍乡白坪村,镇龙镇天宫村和龙岗镇白山村为例,三村总共37公里村、社道路,仅有13.8公里进行了硬化,80%的山坪塘,因年久失修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无法正常提供人畜饮水,其中天宫村和白山村小学师生不足80人,学校破败不堪,白坪村甚至没有村小,村卫生室人员不足,技术水平有限,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导致扶贫难度大。当前农村、农民对耕地重视程度不够,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在家基本上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力缺乏,造成大量的土地撂荒。以马鞍白坪村为例,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30亩,人口1118人,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口270人,在家留守人口为848人,除去老弱病残的人员和儿童,实际劳动力不足500人,劳动力的缺乏导致撂荒土地达200亩,撂荒率达24%。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导致扶贫难度大。贫困村大部分生产都还在沿用传统的耕作作方式,主要靠农、林、牧、鱼等传统种植、养植业以及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基础薄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而全县产业发展的茶叶、花椒、土鸡、莲藕、干果等种养殖(植)项目,正处初期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种养殖(植)、生产、加工、销售经验可借鉴和利用,造成产业发展基本为零起步。扶贫对象多元化导致扶贫开发难度大。当前贫困村主要群体是由妇女、儿童、残疾人、智障人、中老年人五大类人员组成,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就业技能欠缺,长期处于待业和失业状态,导致无稳定的收入。加之,这部分群体地处偏远,与外界沟通少,信息闭塞,小农意识严重,缺乏对政策、产业、第2页共5页养殖、经营等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以马鞍白坪村为例,全村1118人,受过小学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