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判斷與真實建構壹、導論①一、新聞媒體容量有限,無法刊登所有新聞,所以必須有所取捨、有所選擇②。二、新聞選擇有三個層次:一是類型選擇,如是否開闢夜生活版、是否取消大陸版;二是事件選擇,也就是要不要報導一個事件;三是重點選擇,亦即報導一個事件的哪些面向、哪些要素。類型選擇主要由媒體老闆等決策者決定,事件和重點選擇則由編輯決定,本文主要探討事件和重點的選擇。③三、新聞選擇是層層篩選的過程。選擇始於目擊者,他挑選部分事實來告訴記者;記者再從目擊者的話中,挑出他認為重要的來寫稿;編輯則從記者所撰發、經過組織層層篩選的稿件中,進行再篩選,這是一種有限程度的選擇、下游的選擇。四、新聞選擇的目的在選取正確的、合宜的、有價值的、符合編輯政策、適合當日新聞處理需要的新聞。①新聞選擇的特色:相對標準與絕對標準並行:在正確的前提下,以相對標準進行運作(新聞擠時大事化…小、新聞缺時小事做大)。綜合性考量:理想與現實、價值與容量、個人與組織所有因素綜合考慮。1.新聞有對有錯,要選出正確的新聞(絕對標準)。2.新聞有好有壞,要選出有價值的新聞(相對標準)。3.版面容量固定,要選出適量的新聞(相對標準)。4.媒體各有政策,要選出凸顯政策的新聞(相對標準)。②稿件的來源(佚名,2003):一、通訊社電訊稿。二、本報記者采寫稿。三、通訊員來稿。四、廣大讀者自發來稿。五、有關部門或人員向報社發的專稿,或報社向有關部門或人員組織的專稿。六、小報、簡報和其他宣傳品、總結材料等。③稿件的兩次選擇(佚名,2003):一、編輯部各部組根據各自任務和要求進行第一次篩選(粗選)解決可用、不可用的問題。二、在組織版面時根據版面要求進行第二次篩選(定選)解決怎麼用,用在什麼地方的問題。要區別輕重緩急,並適當照顧平衡(但要質量第一)(佚名,2003)貳、新聞判斷的歷史(內容取向的演變)何時有社會新聞、何時從轉載到報導(稿源由少便多元)、組織結構由小變大(新聞判斷成為專業)最早的報刊是統治者宣達政令地工具。中國的「邸報」起源於西元前二○○年的漢朝,由各郡國在首都長安設「邸」,邸中官員將長安詔令奏章、宮廷及政治新聞,傳抄給諸侯(戈公振,2003);歐洲的《每日紀聞》則是西元前五十九年羅馬執政官凱薩下令創辦,刊載元老院和公民大會會議記錄,用尖筆書寫在議事廳外一塊塗有石膏的特製木板上,並傳抄給各地軍政要員。(Emeryetal.,2004:2;鄭超然等,2000:9)無論是邸報還是《每日紀聞》都是官方工具,手工抄寫,版面狹小,新聞簡短,既沒標題、也談不上設計,專業編輯工作還未誕生。一四五○年谷騰堡發明金屬活字排印法,從大量印製聖經到廣泛出版各類書籍,歐洲識字率及公共教育隨之擴增,人們視野和興趣大幅延展,一向對外地市場情報興趣濃厚的商人,開始要求資訊的時效,描述近幾個月內重要事件的新聞書(newsbook)開始發行,後來則是比新聞書更具時效性的新聞紙(newssheet),最後則由十六世紀威尼斯小報揭開近代化報紙序幕④。早期報紙經營者多為喜愛寫作的專業人士或家族,如美國的富蘭克林兄弟,他們多發表一些對政治或社會議題關心的言論,印刷幾百或幾千份,以8*10英吋(20.32*25.40公分,略小於A4大小)的篇幅發行,編排方式模仿書籍,格式簡單,報紙經營者往往身兼記者、編輯、排印工作,這時的編輯工作仍未獨立成一個專業(Schramm,1994:191-192;223)⑤一七○四年創刊的第一份連續出版的美洲報紙:波士頓《新聞通信》(News-Letter),報紙稍大於一六九○年創刊的每週第一份報紙《國外與國內時事報》的6*9.5吋,出刊七年後每期賣不到兩百五十份,十五年後紙面稍稍加大,每期賣不到三百份。(Mott,1975:8)歐美近代化報紙始於一五六六年的威尼斯小報(VeniceGazzetta),以營業為目的的第一份印刷報紙則是一六一五年在德國發行的法蘭克福新聞報(張寶林,1981:191);一六六五年創刊的倫敦公報(LodonGazette)是第一份定期出刊的英文報紙;一七○二年創刊的倫敦每日新聞(TheDailyCourant),則是第一份英文日報。(Schramm,1994)這些早期出版的報紙,大多只是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