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教学基本信息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古诗两首》之一《饮湖上初晴后雨》个人信息设计者姓名单位范琴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百梁小学1.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2.学情分析二年级上的学生在认知上面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学生的教学中需要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在学习中需要教师用引导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读懂诗歌,了解本诗的意思。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古诗的内容。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3、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诗《赠刘景文》,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出示《赠刘景文》)二、朗读诗句,理解题意师: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苏轼!师:是的,苏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诗。(出示课题)大家一起把题目来读一下吧!(生读题目)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苏轼他写这首诗的背景。(出示写作背景)师:(出示诗句)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诗。(学生个读)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呢?(生评价)师:(点评、正音)(出示拼音)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生个读)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我们在朗读诗歌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停顿,现在大家拿起手中笔,自己来用“/”划分一下停顿吧!……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是怎么划分的。(生回答)师:这位同学划分得非常好!七言绝句可以用“二二三”这种停顿方式来朗读,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朗读吧!(学生齐读)师:我们朗读诗歌的时候,要轻一点儿、慢一点儿,大家再来读一读吧!读得真好!古人读书的时候,通常是摇头晃脑的,让我们学着古人的样子,再来读一读吧!师:大家读得都非常认真,相信大家已经对诗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那让我们先来解读一下题目吧!“饮”大家组个词语……生:饮酒、饮水等。师:真棒,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古诗。那么“湖上”指的是哪里呢?生:西湖。师:“初晴后雨”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生:刚开始是晴天,后来就下雨了。师:非常好!我请一位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地来说说。生:苏轼在西湖边上喝酒,刚开始是晴天,后来就下雨了。师:非常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去观赏一下西湖的美景吧。三、感受美景师:同学们,诗人主要写了哪两种天气呀?(出示问题)生:晴和雨。师:好,那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先去感受一下西湖的晴天和雨天吧!(出示风景图片)看了这些图,大家说说晴天(雨天)的西湖有怎样的景色呢?生:……师:那诗人觉得西湖的晴天怎么样呢?(好)雨天呢?(奇)是呀,晴天的西湖显得这么亮丽、美好;雨天的西湖显得如此朦胧迷茫。师:老师这儿还有两张图,我们大家来看一看,这可以用诗中的哪个词语来说呢?(潋滟)那那位同学可以看着图说说潋滟的意思呢?(在太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波光粼粼的湖面,这就是“潋滟”。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看看大家能把晴天阳光明媚、西湖波光粼粼的感觉读出来吗?(学生朗读)师:那位同学可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呢?可以根据刚才的图片和注释。(生说师小结)师:那这两幅图又可以用诗中的哪个词语来说呢?(空蒙)真棒!那大家根据图片来说说“空蒙”的意思吧!(云雾迷茫的样子)那么同学们能够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生说师总结)师:这么美丽的景色让诗人不禁想起古代的一位美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出示诗)欲把西湖比西子,这是比喻句,西子就是西边村子里姓施的女子,即西施,(出示西施的资料)。大家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喻成西子呢?西湖和西子有什么共同点么?(出示图片)生:因为他们都很美。师:一语道破天机。他们都具有不需外物衬托、不需人为修饰的独特的天然之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湖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更有趣的是他们往往由西湖就想到西子。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那个字最能表现西湖的这种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