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论文学号:0930101040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姓名:吴霞简介本次课程我共提交了两篇论文,一篇《污染河道治理与修复技术综述》是根据上课内容和自己查找资料、总结撰写的综述性文章;另一篇《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是根据我所做过的一个项目写的研究型论文,主要为学姐撰写,我也参与其中,现已发表。其中若有不妥指出,还请老师不吝指教。目录污染河道治理与修复技术综述........................................1单一直接投加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9污染河道治理与修复技术综述摘要:对河流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将其归纳为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三大类:物理技术包括截污治污、引水冲污、底泥疏浚、曝气复氧,该法治标不治本;化学技术包括化学除藻、化学絮凝、重金属固定,易造成产生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对每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介和评价,并对三类技术进行了比较,发现生物修复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技术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关键词:河道修复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人类提供饮用水源和交通之利,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致使许多河流受到污染,呈现出以好氧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以水体黑臭为主要特征的污染现象,严重影响着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河流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河流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治理污染河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外已在使用的或已试验的河道污水治理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方法:1物理方法1.1截污治污截污治污是将原本直接排入城市河道的污水收集到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目的是削减排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总量,为进一步净化水质创造条件。特点:截污是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水污染的关键,只有污染物从源头上得到控制,才能真正使河道水质得到改善[1]。局限性:实施起来较难,需要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协助。1.2引水冲污引水冲污主要是引清洁的江河水对城市河道进行冲刷,缓解其水质污染状况,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其过程主要是通过河闸和抽水泵房等水利枢纽工程来实现,让上游清洁的外水源往下游流动,形成“换水”[2]。如上海苏州河的综1合调水工程[3],福州内河的引水冲污工程[4]。特点:加大了污染河道的水量,加速河水流动,促进污水的稀释,使河水在河道中的停留时间缩短,污染河水不易在河道中滞留而导致黑臭;同时,调水时河道水动力学条件的改善使水体复氧量增加,有利于河道自净能力的提高[5]。局限性:方法的实质是通过清洁水的大幅增加使污染物得到稀释,未减少河道的污染物总量,治标不治本;河道引水冲污工程本身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启动抽水泵站的运行费昂贵,必须考虑当地经济承受能力;需要提高水利枢纽的质量和疏浚河道,增加冲污效果[3,4]。1.3底泥疏浚底泥疏浚是解决河流内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主要是通过底泥的疏挖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6]。。目前最先进的环保式底泥疏浚方式是绞吸式挖泥船,这种方式是直接由管道在泥泵的作用下吸起表层沉积物并远距离输送到陆地上的堆场,这类疏浚船上安装自动控制和监视系统,大大提高了疏浚精度[7]。我国太湖五里湖、安徽巢湖、昆明滇池就采用这种疏浚方式。特点:底泥疏浚因能将污染底泥永久性去除,有效减少内源污染,改善河道水体水质、河道水动力学条件和环境景观,较多用于湖泊和小型河流[4,5]。局限性:一是工程量大,耗资巨大;二是疏浚河道工程的环境后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将深层底泥中富集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暴露出来而二次污染上覆水体;而且由于淤泥清除过多,把大量的底栖生物、水生植物同时清除出水体,破坏已有的生物链系统;还有淤泥的处置是一大难题[4,5]。1.4曝气复氧曝气复氧技术是根据河流污染缺氧的特点,在适当的位置向河水进行人工复氧,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恢复水体中好氧生物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