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7页劳动法民生意义:告别低劳动力成本时代《劳动合同法》背后的社会动力“《劳动合同法》的草案一出来,劳方和资方的动静都很大。”一位立法官员说,“这样才让人放心了,说明新的法律触动了这两个阶层关键的利益点。如果只有一方的意见比较大,反而说明法律太偏颇了。”《劳动合同法》自2006年3月开始发布第一稿,公开征询意见,直到2007年6月29日正式颁布,历时两年,四易其稿。在一个月的意见征询期间,全国人大法工委共收到19万余条意见,“这种反响绝对是空前的”。在法律的震荡背后,是中国近十几年社会转型在劳动关系上的投射。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郭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文珍、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全兴均作为起草《劳动合同法》的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向本刊解读了《劳动合同法》。记者◎吴琪第2页共27页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7页三联生活周刊:《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引起了强大反响,这是否与中国近年来劳动关系的变化直接相关?中国的劳动关系是怎样逐步市场化的?郭军(中华全国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我国的劳动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1976年到1986年期间,劳动关系的构成实际上是劳动者与国家之间的劳动行政关系,是行政化阶段,较少发生劳动争议。1986年到1996年,是市场化过渡阶段,开始出现劳动争议案件。1996年到现在,劳动关系真正进入市场化,对劳动关系的调节和规范,也转变为以法律手段市场自行调节。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您以1986年和1996年作为两个时间点,来划分劳动关系的阶段?郭军:从某个角度看,这两个时间点是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两个拐点。1986年我国进行了企业的第一轮改制,当年试行了第一部《企业破产法》。但是这个破产法自己就破产了,因为当时中国的劳动关系还没有市场化,《企业破产法》解决的是企业只能生、不能死的问题。但是企业一旦破产,职工的就业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可是劳动市场还没有开放,消化不了这些职工。第3页共27页第2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7页这一年还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它解决的是在政企分离的条件下,企业经营权下放了,不能由厂长或经理一人说了算,怎样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建立民主协商机制。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的四项暂行规定,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中国劳动合同制的初步试水。这四项规定包括《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有了这些规定,国营企业基本是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方式来解决用工问题。1992年中共中央提出来搞市场经济,我们以前的提法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开放了生产资料市场,而劳动力市场直到1996年才开放。这里主要是因为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的生存问题,非常敏感,所以在政策制定上非常谨慎。大家是否注意到,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从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1996年底才采用全员劳动合同制。也就是国家用了两年的时间来彻底取消国家分配的老式用工方式,这里边政策的制定者是用心良苦,多方考虑的,1996年以后劳动关系才开始真正市场化。第4页共27页第3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27页三联生活周刊:国家制定《劳动合同法》最直接的动力是什么?郭军:我认为最直接的动力是我国劳动市场的现实。劳动关系市场化之后,企业是强势,劳动者是弱势,因此渐渐出现了问题。我将这些问题归结于五个方面:劳动合同虚无化、形式化、单边化、短期化和空心化。公众关心的很多热点事件就反映了劳动关系的不规范,比如各地矿难、农民工欠薪、北京的农民工吃剩饭、华为员工“过痨死”等等,最极端的就是山西黑砖窑事件了。王全兴(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强资本、弱劳工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格局,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是劳动者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劳动关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