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吉街道甘坑百壹级右侧挡土墙等6个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治理工程人工挖孔方桩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布吉街道甘坑百壹级右侧挡土墙等6个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治理工程人工挖孔方桩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1、布吉街道甘坑百壹级右侧挡土墙治理工程:本边坡为“龙岗区2014年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Ⅰ标段中的一项工程,工程名称“布吉街道甘坑百壹级右侧挡土墙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程立项编号为1号。拟治理边坡挡墙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甘坑新村西南角,呈折线形分布,边坡长约92.6m,高3~19m左右。现状边坡约110m,下部为浆砌毛石挡土墙,挡土墙高约3~14m左右,挡土墙上方为土质边坡,高约10m;本挡墙(边坡)为甘坑新村建设时形成,形成时间较长。现状边坡坡顶为甘坑新村居民住宅楼、围墙、道路和室外地坪等,坡脚为居民住宅楼、台阶和道路等。本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潜在地质灾害涉险范围为坡顶、坡脚的居民住宅楼、围墙、道路、台阶、室外地坪和人员等,其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1布吉街道甘坑百壹级右侧挡土墙等6个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治理工程人工挖孔方桩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地层岩性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内地层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③)和下伏早白垩系高潭组坪田凸花岗岩(K1Pt)组成。现将各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素填土:灰黄色、黄色等,稍密状,局部松散状、可塑状,稍湿-湿,以回填的黏性土混砾砂为主,砾砂约占30%~60%不等,坡顶表层10~20cm砼路面。该层在坡顶、坡脚居民住宅区、道路和现状挡土墙等修建时回填形成,最近一次回填时间超过3年,未经压实处理,属欠固结土。该层在ZK1~ZK7、ZK9号钻孔中均有揭露,揭露厚度2.50m~22.60m,平均厚度8.24m。2布吉街道甘坑百壹级右侧挡土墙等6个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治理工程人工挖孔方桩专项安全施工方案(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②含砾砂黏土:灰黄、黄色等,可塑-硬塑状,湿,土质不均匀,含砾砂,占30~60%不等。该层在ZK1~ZK7、ZK9钻孔中均有揭露,揭露厚度1.60m~4.60m,平均厚度2.99m。该层在坡顶、坡底均有分布。(3)第四系残积层(Qel)③砾质黏性土:褐黄、黄、灰白色等,可塑-硬塑状,稍湿,由下伏中、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已全部破坏,岩芯呈土柱状,含粉粒较多,浸水易软化。未风化的石英质砾石粒径2-5mm为主,约占25~35%不等。该层在ZK1~ZK9号钻孔中均有揭露,部分钻孔未揭穿,揭露厚度1.70m~14.00m,平均厚度6.44m。该层在坡顶、坡底均有分布。该层本次勘察在ZK9号钻孔中孔深15.30~16.00m揭露有中风化夹层,岩芯呈块状,用手难折。(4)早白垩系高潭组坪田凸花岗岩(K1Pt)④1全风化花岗岩:黄、褐黄、灰白色等,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干钻可钻进,岩芯呈硬-较坚硬土柱状,含大量粉粒,手捏易散,浸水易软化崩解,砾砂占30-50%不等。该层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在ZK2、ZK4、ZK6~ZK9号钻孔中有揭露,部分钻孔未揭穿,揭露厚度1.80~7.90m,揭露平均厚度4.31m。④2强风化花岗岩:褐灰、黄、肉红、灰白色等,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大部分矿物风化变质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手捏易散成砂砾3布吉街道甘坑百壹级右侧挡土墙等6个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治理工程人工挖孔方桩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状,浸水易软化、崩解,干钻不易钻进。岩体极破碎,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在ZK2、ZK6、ZK7、ZK9号钻孔中有揭露,未揭穿,揭露厚度3.05~7.25m,揭露平均厚度4.54m。上述各地层关系及其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气象、水文条件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暖,季节变化小。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冬季气候较暖和,明显具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根据深圳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22.0C,1月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1.4C;7月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9.5C;极端最低气温0.2C(1957年2月),极端最高气温38.7C(1980年7月)。年平均无霜期355天,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