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工作计划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第十二次*市民政会议精神,*年*民政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惠民、强基、善政为工作着力点,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一、完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到“应保确保、应业尽业、应帮即帮”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继续推进分类施保和分梯次救助,有针对性地缓解困难群众在基本生活、就医、子女上学、居住等方面的实际困难。1、进一步做好和相关社会保障政策制度的衔接。加大对专项救助政策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拓展救助覆盖面。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研究体制外困难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2、积极指导推进区县社会救助机构和街道(乡镇)、居(村)委会救助队伍建设工作。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一口上下”信息平台建设,深化“一口上下”运行机制。3、开展“收入核对系统”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信息查询核对机制和统一的认证系统。4、配合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研究解决支援外省市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并加强对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指导,落实有关具体操作事务。5、推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探索实践“三合一”救助管理模式。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和流浪乞讨病人救治工作。二、推进以养老福利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深化老龄工作以“六个老有”为目标,逐步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第1页共6页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形成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机构养老服务为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1、完成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为13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建2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的市政府实事项目。2、抓好养老福利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探索完善养老床位一次性补贴、养老机构设施日常运作补贴等支持政策和机制。3、抓好《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的落实。积极试点,研究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分类分级和居家自我照顾服务评价三个标准。4、抓好“霞光计划”和“蓝天计划”项目。新、改、扩建20家XX县区薄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解决XX县区农村无人照料、身体不能自理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结合市儿童福利院迁建工程,规划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区县积极创办或改、扩建儿童福利机构。5、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6、完成为2万名有需求的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的实事项目;巩固扩大关爱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县为困难老人开展住房设施适老性改造。7、积极筹备市老龄协会,推进各区县、街镇老龄协会建设,推进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依托社区“三个中心”建设,以XX县区、农村为重点,新建、改建300家老年活动室。组织开展第五期“银龄行动”。三、深化双拥共建,加强安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巩固提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拥军优属工作的法制化、社会化进程。1、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修订《*市优抚对象优待办法》。适时调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完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2、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随军随调军队干部配偶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第2页共6页3、完成新一轮双拥模范(先进)考评工作,召开双拥模范(先进)命名表彰大会。围绕纪念建军80周年,组织开展各类拥军活动,着力办好一台纪念晚会。4、逐步提高农村退役士兵的安置待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退役士兵市场就业竞争能力。5、完成军休干部年度接收安置任务,稳步推进1-4批军休干部住房改革。四、搭建慈善帮困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参与,营造社会慈善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培育现代慈善意识,形成政府大力倡导、社会广泛支持、群众踊跃参与的慈善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