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陆的变迁课题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3、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变迁的主要原因。4、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分析;本节课先从刚学过的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变迁的例子中感受海陆变迁现象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海陆变迁的历史,感受科学家探索的艰辛历程,最后通过了解地震、火山的成因和分布以及对未来海陆大势的预测,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乐趣。重点在于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难点在于世界山系、地震、火山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对象分析;对初中学生来说,所面对的学习任务,学科特点,学习方法与小学有较大的差异。对地理教材的不适应是他们学习地理的最大的困惑。课外知识积累少,地图掌握能力较差,对地理学科缺乏热情。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那就是培养兴趣,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摆脱地理学习的困境,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优势---交互性。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图等形式,让学生融入教学之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页白板(4张图片)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点:1、出示七大洲、四大洋图,然后让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出他们的名称。(电子白板的交互性)2、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用笔直接绘制出七大洲的轮廓简图(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让学生掌握各大洲所处的大概的经纬度位置。)【小结过渡】:通过考察看来,大家对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认识的相当准确。不过,大家是否知道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是恒古不变的吗?我们脚下的大地是静止的还是在不断的运动?第二页白板(3段视频)一、沧海桑田的变化【引入】关于这个问题早在19世纪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看看电影《冰河世纪》中的小松鼠是如何塑造地球表面的!(播放视频1)【提问】电影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地球表面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你们能在书中找出地球表面海陆变化的证据吗?【学生讨论回答】海路变迁的原因有没有实例证明呢?大家请看下列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原因造成的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2、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3、荷兰的围海大坝小结过渡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的影响都好理解,可是地壳是怎样变动的呢?二、大陆漂移假说(播放视频2和视频3)第四页白板(1段视频和1张图片)【小结过渡】:可是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播放视频)【小结】: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三、板块构造学说【读图】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五页白板(4张图片)【读图1】下面咱们来具体认识一下:1、请大家看六大板块示意图找出它们的位置。结合练习,熟知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2、请大家观察:各大板块的运动方向一致吗?3、板块内部的地壳、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哪一个比较活跃?4、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外在表现,那么请问大家火山和地震会在什么地方分布比较集中?【讨论】请大家观察:尤其是在哪个板块的周围分布比较集中?【读图2】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科迪勒拉山系示意图【小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会使地表下陷产生裂谷,进而产生海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会使地表隆起,进而产生高山。这些现象同时也证明了板块运动学说的科学性,【读图3、4】活动与实践(参与体验、大胆尝试)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1、请大家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2、请同学上台直接画出喜马拉雅山产生的两股力的运动方向。(验证学生操作的准确性)【课堂小结】(掌握三个数字--7、4、6)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作业布置】:填出图册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通过视频、图片这些形象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