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VIP免费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_第1页
1/2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_第2页
2/2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重点:说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2.重点:联系实际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的原因。3.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食物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3.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4.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物种的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认真阅读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回答问题。(1)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通过数量的变化可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性,人与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2)1925年以后,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由于没有天敌,黑尾鹿的数量剧增,但由于食物有限,致使一些鹿被饿死。(3)通过凯巴森林曲线图的观察分析,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呢?黑尾鹿由多变少,凯巴森林的变化是由于人类不正确的干预,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稳定状态。(4)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草→黑尾鹿→狼。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生物是狼。(2)大肆捕杀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增多,后则因植被的减少而减少。(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人们要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的作用。3.请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2)联系实际说明破坏生态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一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等;二是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三是不合理的引进外来物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23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