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畏自然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咫尺(zhǐ):(书)比喻距离很近狼藉(jí):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相形见绌(chù):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美味佳肴(yáo):指味道鲜美的食品呐喊:大声喊叫助威。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二)知识积累关于作者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文章介绍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佳(名)句积累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悔恨的泪。“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二、教学目标:1、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2、复习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学习文章使用了的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4、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听课文的朗读,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A.咫尺()鲲鹏()斥鴳()蓬蒿()B.挖掘()狼藉()矿坑()宝藏()C.呐喊()隐藏()佳肴()沉睡()D.深邃()协调()混淆()厌恶()2.按照拼音写短语。A.bùkěsīyì()jìnɡwèizìrán()B.zhānzhānzìxǐ()tiānzhēnyòuzhì()C.xiānɡxínɡjiànchù()ɡāoshēnmòcè()D.jīnɡqiǎojuélún()xǐnùāilè()(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段意,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第9段:第10段:第11段:附:板书设计2、佳句品读a、小组合作,以修辞为载体,体味句子的文学性。(1)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1)(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2)(3)找出本文的其他反问句,并体味句子的文学性。答:3、课堂小练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答:宣传标语附: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多数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中心论点:只有一个,不可以是疑问句;分论点:可以有多个)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类型有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二课时(一)基础练习1.反复阅读语句,下面空缺处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_________,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_________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毕竟不是大海,_________,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A.因为所以即使也因此B.如果那么虽然但可是C.因为所以虽然但可是D.如果那么即使也因此2.下列句子中语气程度最轻的一句是()。A.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