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法国大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简述法国大革命的基本过程、《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阐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拿破仑的历史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1789年法国社会各阶层人口比例》表,分析三个等级参与三级会议的心态如何?提高获取、运用图表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思考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力是什么、每个公民的权力是什么等问题,发展研习史料的能力。通过对拿破仑的评价,增强依据材料,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掌握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对拿破仑的评价,进一步掌握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全面、客观分析评价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权宣言》基本内容的学习,初步树立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意识;认识《人权宣言》所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原则在反封建斗争起的巨大号召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本课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对拿破仑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法国国旗、政区等图片,聆听法国国歌,使学生对法国有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法国国土面积55.16万平方千米,人口6339.21万(2007年),是世界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近现代法国的历史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观察1789年法国社会各阶层人口比例图表、等级示意图,分析、了解法国革命前的社会状况。法国革命前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有较大的发展。法国社会在革命前是一个等级社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本81页内容,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法国在革命前处于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之下。专制王朝横征暴敛,全国各地关卡林立,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宫廷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连年战争导致政府财政频临崩溃。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王路易十六1789年5月被迫在巴黎市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不同意国王的主张,并将三级会议改为制宪会议,发誓要给法国制定出一部宪法。不甘心失去权利的法王路易十六准备派军队驱散制宪会议,扬言要学习巴黎。最终导致革命的爆发。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1.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法国革命形势图,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引导学生观察“攻占巴士底狱”图片,思考:国王要驱散制宪会议,要血洗巴黎,巴黎人民为什么不去攻打王国,而却攻打巴士底狱呢?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攻打巴士底狱这一事件表明,法国人民在革命开始时只是反对封建专制,而不反对国王,想要效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大革命爆发后,代表金融家利益的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颁布了《人权宣言》。法国革命震动了整个欧洲,奥地利、普鲁士联合发表宣言,威胁要出兵法国。引导学生思考:普、奥为什么要干涉法国革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对,扼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防止法国革命的波及到本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法王路易十六也不甘心失去原有的权力,秘密写信给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君主,呼吁他们干涉法国革命。1792年夏,普奥联军侵入法国本土。面对“祖国在危机中”的严峻形势,巴黎人民再次拿起武器,攻下王宫。9月,经过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正式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不久,经过审判,法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1793年春夏之交,法国形势再度恶化。外有以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国家的进攻,内有叛乱分子的叛乱。法国社会一片混乱,物价飞涨。危急时刻,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共和国政府,将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推上了历史的舞台。雅各宾派掌握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鲜明的革命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将革命推向了高潮。但是打退外国军队,平息内乱之后,罗伯斯庇尔没有及时调整政策,致使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1794年,各种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在一起,发动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引导学生归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