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目标】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课时计划】2课时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深悟文本”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精彩导入激发兴趣母爱似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似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似一泓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堰河的赞美诗。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大堰河(yàn)叱骂(chì)凄苦(qī)窸索(xī)荆棘(jí)天伦(lún)典押(diǎn)火钵(bō)凌侮(líng)忸怩(niǔ)(ní)给予(jǐ)(2)词义窸索:形容轻微细碎的声音。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叱骂:责骂。2.作者名片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狱中开始写诗,并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3.背景资料1932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入狱。1933年1月的一个阴冷的早晨,他透过铁窗,看到纷飞的雪花,联想起落满白雪的保姆的坟,挥笔写下了这首诅咒旧世界、赞颂劳动人民的诗作。大堰河,即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艾青的乳母是大叶荷村人,她是童养媳,没有自己的名字,当地人因此就叫她“大叶荷”。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朗读诗歌,感受文意1.听录音,读诗歌。强调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配较为凄凉的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同时投影听读时的任务:试在脑海中为大堰河“画像”。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堰河的形象。3.概括诗歌的内容。【交流点拨】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学法指导现代诗歌阅读方法1.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诗歌不仅讲究形象思维,而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2.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是否符合语境。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赏析词语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3.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有些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交流点拨】结构段落大意诗人感情1-2节交代“我”与大堰河各自的阶级地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怀念与痛悼3-8节集中刻画了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品质,回忆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9-11节描绘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