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2.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和节庆习俗的变化;3.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体验中愉快学习;2.提供直观形象的资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2.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清明上河图》动态图,学生观看,你从影片中能看到宋朝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东京城(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那么宋代人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二、宋元的都市生活1.城市的发展让学生自读P56-57相关内容,说说宋代城市的特点。指名介绍北宋都城开封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看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与北宋开封城平面图。引导对比,说说长安城与开封城有什么不同,完成P58的“课堂讨论”。2.娱乐生活指名让一学生朗读课文相关内容,其余同学跟着看书并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①什么叫瓦子?②什么叫勾栏?③瓦子和勾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④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课件显示:“说书”、“木偶戏”、“杂剧”、“猴戏”、“角诋”、“卜卦”、“蹴鞠”等图片。让学生想一想:两宋时期,瓦子迅速繁荣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过渡:平常,宋朝城市人民的生活都挺热闹了,到了节日就更热闹了!宋朝有哪些节日?3.宋代节日媒体出示图片,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引导学生说说宋朝人的主要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指导学生齐读P58的第三段小字内容,感受宋朝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我们今天又是怎样过春节的。课件显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中提到的春节习俗。4.元代繁荣的都市指名阅读P58第二段大字内容了解。三、宋词1.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3.多媒体展示宋代著名词人。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阅读课本,完成下表的填空人物代表作词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创了豪迈奔放的新词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发扬了婉约的词风;前期以描写生活情趣、相思离愁为主,清新自然;后期多深沉哀婉。辛弃疾《西江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好放词风。以悲壮慷慨的词作,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悒郁不平之气。四、元曲1.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3.媒体展示关汉卿和《窦娥冤》。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感受了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