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基本目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提升目标: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学过程:导入:一、默一默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二、读一读1.自由朗读文章做到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对照文章注释,疏通内容,做到字字落实。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成基本目标。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预设:指定一位学生朗读,一位学生纠正读音。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1)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转入“”进而又从教与学两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结论。(2)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句式变化交流。①解释加横线的字词虽有嘉肴学学半知其旨也不知其善也然后能自强也虽有至道其此之谓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②翻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3.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设计目标:对于教师有所疏漏之处的补充,更透彻理解文本,鼓励学生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三、想一想“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设计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此问题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预设: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四、练一练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解释字词献诸子罕尔以玉为宝2.翻译句子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3.“子罕弗受玉”献玉者作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4.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