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世上没有傻问题》讲学稿1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作者,读准音,扫除字词障碍。2.学习作者层层深入的论述方法。3.养成会提出问题、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模块一:温故知新(预时10分钟)1、给下列形似字组词。2、本文的作者是,他是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文章的论点“”。这一论点的正面论据是“”,反面论据是“”。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预时20分钟)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预时35分钟)学习内容摘记看:讲学稿的知识链接以及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曾连续担任研究行星的权威杂志《伊卡洛斯》的主编。1980年,他推出长达16集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另外,他的著作《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等书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伊甸园的飞龙》还获美国普利策奖。读:小组长带领成员自由读课文,可齐读,可分组读。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记:通过做题,熟悉课文和识记生字词。完成下边的题。2、给加点字注音。疏()忽瞥()见贬()低脆()弱深奥()乏()味呵()护灌()输倾()向3、解释词语,选其中一个词语造句。乏味贬低嘲弄脆弱滔滔不绝对: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负责核对答案研讨内容摘记模块四:精讲梳理(预时10分钟)1.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论证方法,学会分析浅显议论文。2.懂得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班级姓名课题: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2课《世上没有傻问题》模块五:当堂训练(预时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疑虑(lǜ)乏味(fá)深奥(ào)B.脆弱(cuì)脚趾(zhǐ)尽管(jìn)C.贬低(biǎn)惹恼(rě)几乎(jǐ)D.猜测(cè)即使(jí)愚蠢(cǔn)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始讨论下边的问题,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展示前请认真阅读展示建议。1、课文的标题是“世上没有傻问题”,作者是针对哪些现象来谈论这一话题的?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作者在课文中所描述的那些现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和作者所揭示的原因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展示内容一:理解文章内容,先从原文找出能指明现象的相关语句,并说说其原因。展示内容二:试就这一论题和同学展开讨论,各抒己见。(1)他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查力的问题涛涛不绝。()(2)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喝护和鼓力。但是仅仅鼓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关健的进行思考的工具。()(3)我敢到实在难以理解。成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翠弱吗?()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我们没有谁会(浪费、花费、破费)很多时间去想:为什么自然是这个样子?宇宙是怎么来的,它是否一直那样存在?(2)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做(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知)?……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憔悴、干脆、脆弱)吗?(3)如果我们对答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解释、辩解、讨论)。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怀疑、顾虑)和鼓励的作用。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是()A.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B.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C.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了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D.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即将开始,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地。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C.他是我最真...